姚明认为难说委屈,他对“田忌赛马”的解释获得了那些支持处罚者的赞赏。根据新华社电稿,这位中国体育的旗帜性人物认为国羽消极比赛并不能与那个古代故事相提并论:“田忌赛马只是改变了比赛的出场顺序,但马在赛场上跑的时候是全力的,我解释到这里我觉得已经可以说明我的态度了。我只是对运动员感到非常可惜,真的非常可惜。”
下面这段话更让姚明获得了“睿智”的名号:“没错,这种事情在篮球也发生过。但我们内心应该问自己,这个东西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体育在很多时候体现的是我们这个社会公民的价值观,如果一块金牌可以超越我们的价值观的话,那我只能说我们的价值观比金牌低。”
你的价值观比金牌高还是低?媒体提供的调查数据虽然不尽相同,但都表明,针对于洋/王晓理“假打”一事,“合理利用规则、无可厚非”与“亵渎体育精神,支持处罚”两派观点势均力敌,或许在正式出版媒体中后者获得略多发言机会,但在一些网络意见领袖的带动下,抨击世界羽联“愚蠢新赛制”的中国民众同样人山人海。
自行车男团决赛“假摔”事件更增添了“中国人受欺负”的观感。当得知“英国选手辛迪斯直言在比赛中利用假摔争取到重赛机会,从而帮助团队夺冠。而国际自行车联盟和国际奥委会对此不予处罚”后,中国舆论中顿时响起“双重标准”的惊诧声,诸多媒体使用“竟”、“居然”这样的词来打抱不平。
《人民日报》今天亦发表《伦敦赛场,不缺双重标准》之报道,来专门对比“故意输球,中国羽毛球女双被取消资格”和“故意摔倒,英国自行车获男子团体冠军”。所配奥运观察《双重标准有损公平正义》,更以叶诗文等中国运动员为证,呼唤 “奥林匹克运动给予中国体育更公正的待遇”:“在裁定犯规、指责消极比赛、质疑天才选手方面,采取双重标准,将攻击矛头对准中国运动队和中国选手,这样做,用无心之失恐怕很难解释,刻意打压、故意干扰可能更接近事实真相。”
在这种气氛下,虽然对羽毛球队当初是否应该上诉还存有争议,但绝大多数媒体都已表态支持中国自行车队不接受女子团体竞速赛决赛犯规判决,例如今日《广州日报》发表舒圣祥的打气——《勇敢维权也是奥运精神的体现》。
大概也只有网易有这样“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使用一个专题来向中国民众强调“车手假摔不能等同于羽球假球”:“没有任何一个运动员能保证在每一场比赛都拼尽全力,为了后面的比赛保留实力是竞技体育的默认准则。但不努力赢与努力输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不努力赢但不能努力输——这是运动员在场上必须坚守的底线;观众高价去看比赛,是为了一场精彩的比赛去的。你可以打得不那么精彩,但是绝不能故意打得丑陋。这违背了观众和运动员之间的默认契约。”
这样“胳膊肘向外拐”的媒体怎么会不激起义愤?微博上,“AC空气稀薄”已经对“中国奥运公知队奖牌分布”作出统计:网易军团30%,南方报业军团30%,微博军团30%,新华社10%。
如果说前三者并不出乎绝大多数中立者预料的话,那么,新华社的入选总能让人有些意外。这个通常意义上的中国共产党喉舌,依仗最多的官方采访证从伦敦发回大量现场报道和点评,却也因为在关键事件中“立场不坚定”而受到了左翼联盟的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