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转入正题分析第三个问题,那就是还有什么人在买房子。不过,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点别的:政府现在为什么要打压房价。
有人说,现在房价过高,导致大部分人都买不起房,人民怨声载道。其实,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就算大部分买不起房子住,还能租房子,只要那部分有钱人还在继续买房子,政府就不会着急,而且也不愿意打压房地产。因为从九十年代末,中国GDP增长率就主要靠两件事情撑着,一个是对外贸易,另外一个就是房地产,中国政府的领导们又十分重视GDP增长率,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不愿意打压房地产市场的。
我们来看几件事情,2003年时,本来年初的时候,央行开始提高利息,是想要控制房地产泡沫的,可是很快政府就出了一个政策,要把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从此开启了房地产快速上涨的道路。
2006年前后,政府也曾经出过很多政策控制房价,可是最后还是不了了之。最明显的是2008年,本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已经见了效果,如果按照那时的趋势走过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不会像今天这样灾难深重,如果不是政府临时改变了政策,房地产从那之后应该是在下行的趋势,可是由于遇到了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了拉动经济,政府调转了矛头,从控制房地产价格转而刺激房地产市场,结果才带来了2009年之后的报复性上涨,其实,如果当时政府不改变政策,那么就不会出现今天的局面。
那么现在为什么又开始控制房地产价格呢,主要是因为这一年中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太快了,凡事都有个度,现在的房地产中充满了泡沫是无疑的,可是即便是泡沫,也需要有起码的支撑因素,至少要人们心里相信,房价还会继续涨,这才有可能维持住继续上涨的趋势,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必然会下跌,其实纵观历史,哪一次泡沫最后不是以暴跌而收场,而一旦这样收场,对经济的杀伤力就是毁灭性的,现在政府担心的就是出现这样的情况,所以忍着心疼,也要控制房地产价格。
现在正式开始说我提到的第三个问题,那就是到了现阶段,还有什么人在买房子。
我前面提到,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大规模发展是在1998年,不过,在此之前,其实房地产改革从80年代初就开始了,但那时都是小打小闹。原因有两个,一是人们手里缺钱,就算是那时房子很便宜,大部分人也买不起,第二是,其时还没有停止福利分房,所以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工作的人,还在指望着分房呢,所以即便有些闲钱,也不会去买房,最初买房的人,通常是那些在香港、海外有个亲戚,或者是早期的下海者,手里有些钱,并且也没有指望从国家分房的人。
可是到了1998年,政府颁布了新政策,停止福利分房,并且大力推行购房按揭。这两个政策可谓击中人们的要害,停止福利分房,把大部分人都推到了房地产市场上,而按揭买房,使很多人买房成为可能。
不过,在1998年到2003年这一阶段,房地产还没有随后那么热闹,因为大家收入比较低,能够买的起房人并不多。房地产真正比较热闹,是在2003年之后,出现这样的情况,有几个原因。
一是在2003年时,政府又出了一个政策,原来在1998年时,虽然说要停止福利分房,可是政策的基调是以保障房为主,到了2003年,因为非典的影响,政府再一次调整政策,改成了以商品房为主。
其次,这一段时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手里开始有钱了,特别是98年、99年毕业的那些人,他们是最早一批赶上停止福利分房的,也是房屋需求的最大群体,他们在刚毕业时不具备购买能力,但是在毕业了四、五年之后,开始逐渐具备购买能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