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基于云端的“超电器化”革命

   2023-06-15 互联网3020

于是,无数的传统企业都在盯着苏宁看,因为之前所有意图转型的零售品牌商都撞了南墙。一旦像苏宁这样如此坚决转型,投入如此海量的资源,并拥有如此优秀的执行团队的零售商也失败了,传统零售商们便可能再无奢望。

坐看云起 苏宁易购承上启下

其实,不管是“去电器化”还是“超电器化”,都不是苏宁的心血来潮或被迫应对的权宜之举,对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张近东和他的战友们早就做好了拥抱它的准备。

“互联网商业模式导致了传统商业底层逻辑的改变。”在孙为民的心中,“要把实体的苏宁打造成一个互联网公司,把它变成互联网和物联网融合的公司。”

据他介绍,苏宁对于互联网商业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至本世纪初,而市场环境的转变也为苏宁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淘宝、京东等传统电商网站的极速兴起,“当我们发现线上线下的区分已逐渐淡化,时空差异也已不复存在之后,苏宁易购便应运而生。苏宁易购建立之初(2010年),我们就是想打造一个电商类的独立渠道、独立公司、独立品牌。互联网时代商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引流的成本。通过打造互联网购物门户,可以大幅降低引流的成本,提高平台的黏性。这就需要网络平台上的产品品类一定要齐全,而这一点只有通过开放融合才能达到。”孙为民如是说。

2010年上线之初,毫无互联网经历的苏宁易购并不被业界看好,只是被当做苏宁不得已上马电商的“摆设”。而在集团内部,包括董事长张近东在内的一众高管都对苏宁易购寄予了厚望,将其作为开放平台战略的基石。对此,孙为民解释说,“苏宁易购存在的意义有以下三点:首先,它是一个成熟、开放的在线平台,具备有效的内部管理;其次,它自身的经营也对集团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补充作用;第三,作为引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未来在集团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在集团转型云商之后,苏宁易购将只保留‘独立品牌’这一项。”

众所周知,作为传统连锁零售商,苏宁最大的优势就是渠道,拥有纯电商所不可企及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如果按传统电商思路去寻求变革,并没有先发优势的苏宁易购根本无法同淘宝或京东同场竞技;而与线下业务隔了一层的它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线下优势,这些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均处于劣势。于是,苏宁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用苏宁易购已取得的市场份额为基础,全面加速集团的商务信息化,而不是全面电子商务化。“这意味着更为开放的平台,融合更多的资源,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大家不再是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相互之间是一种共建、共有、共享的共生关系,正所谓‘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孙为民解释道。只有将线上和线下的优势协同整合、相互渗透,苏宁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在过去的一年,苏宁易购高举高打,顺利挺进中国B2C电商平台三强,年销售额为183亿元,增长率210%——这个增长率甚至超过了京东。虽然当下,苏宁的线上业务同天猫和京东这样的老牌电商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即便是以纯互联网标准来评判它,苏宁易购的表现也是相当亮眼的。

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曾向媒体公布,2012年,苏宁易购线上用户数量达到近3000万,日均流量比2011年增长156%.在全部150多万的SKU中,非电器品类数量达到90%以上,在向全国范围内的消费者配送的订单中,大家电、3C产品只占20%左右的比例。

收购红孩子是苏宁易购去年在电商领域的一次大手笔,也是苏宁在该领域的首次并购。对此,孙为民曾表示要把该事件作为“苏宁未来一系列电子商务整合的模板”,这句话在当时被解读为“将全资收购作为目前的主要策略”。尽管第二个“红孩子”尚未落实,但苏宁频频接触一些遭遇发展瓶颈的垂直电商却是不争的事实,好乐买、麦考林、梦芭莎等都有可能会成为第二个“红孩子”。一旦这些潜在的机会被苏宁抓住,将极大地完善其自身的品类扩充,成功地加强苏宁易购在电商领域的品牌地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