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舞的ups:准备咆哮中国

   2024-02-18 互联网1200
核心提示:美国没有双十一,但是有Cyber Monday.2013年美国电商狂欢节Cyber Monday一天的交易额总量是139.4亿人民币,这还不及双十一的一半

美国没有双十一,但是有Cyber Monday.2013年美国电商狂欢节Cyber Monday一天的交易额总量是139.4亿人民币,这还不及双十一的一半。没关系,这有助于UPS首席执行官斯科特·戴维斯(Scott Davis)理解正在中国发生的一切。

“过去一周在中国发生的事情真不可思议!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变得更大。”双十一一周之后的11月20日,面对《中国企业家》,他语速加快并摊开了两手。我确定,350亿元的交易额、3.46亿的包裹——他对这些关于中国快递的数字了然于胸,但仍被震惊到了。

斯科特是北京的常客。接受《中国企业家》专访的前一天,他在早晨拜会了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又与国家邮政局局长马军胜一起吃了晚餐。他很乐意告诉我们,他与中国政府保持着良好的互动。他也含蓄地提及已经与相关部门“达成了暂时的协议,明年再向UPS增发14个城市快递牌照。”

慢舞的UPS:准备咆哮中国

如若顺利,届时UPS在中国将拥有33个城市的快递牌照。“如果我们能够把33个都拿下来的话,我们将会启动国内快递方案。”在随后对UPS中国区总裁黎松江的采访中,黎松江这样解释新增牌照的意义。2010年,UPS就向国家邮政局提交牌照申请,不过,直到2012年才获批第一批7个城市的牌照,到2013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9个。三年倏忽而过,此次斯科特的到访似乎已经隐隐透露出他们对于正式进入中国国内快递业务的急切。

UPS和他的美国老乡FedEx、起步于德国通吃欧洲却在美国铩羽而归的DHL、以及UPS刚刚收购未遂的TNT,并称世界四大快递公司。但与热衷于电商购物的国人对快递理解不同的是,所谓的个人快递业务在UPS并非重头,现在UPS更愿意被看做是一家科技和供应链管理公司,即使在美国,UPS分配B2B与B2C业务的比重也是7:3.因此,在中国除了少数群体如学生和外贸电商者,很多人接触不到UPS的业务,但这仍旧是一家被顺丰们内部经常提及,视作标杆和样本的国际巨头。别的不说,身为世界第九大航空公司,你可以想象,UPS可支配的超过500架全货机如果全部飞上天空,那是何等壮观(相形之下,我国货运航空的全货机数量不值一提,顺丰只有不到20架)。UPS经历过二战,还有三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都屹立不倒。每当你问及如何看待竞争对手,斯科特总会这样强调:“我们有106年的历史。”这句话在一小时专访中被重复了5次。

到今天,在美国本土,UPS每天负责运送的货物当于美国GDP的6%,而在全球范围,UPS负责运送的货物则相当于全球GDP的2%.按照斯科特自己的说法,UPS就是全球贸易的“传送带”。凭借UPS的货运指数,就能够衡量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健康程度。

不过斯科特不会无视电商的迅猛发展,在美国,UPS也是电商巨头亚马逊的长期物流合作伙伴,亚马逊的包裹占了UPS美国国内40%的市场份额。正因为如此,相比较FedEx在中国市场的突进,UPS多年来在中国慢悠悠的布局让竞争对手都替它着急,因为你不知道这个巨人究竟在打什么算盘,面对如此热闹的中国电商市场。

2014年,UPS在中国33个城市的落地牌照应指日可待,而其2008年底在上海落子的国际转运中心又搭上了上海自贸区的快车,这只一直俯卧在中国大地的狮子看来是要起身做点什么了。

没机会咆哮的狮子

一周多前,我收到了一个来自UPS北京分部的同城快递,为我带来一本《变中求胜——UPS百年成功之道》,快递员却来自顺丰速运。在印有顺丰黑灰红三色LOGO的大信封上,贴着机打上UPS北京分部地址的运单。

这份快递至少传递出以下信息:一是UPS远没有做起中国国内快递市场业务,哪怕是在一线城市北京,UPS布下的网点也非常不足,那就更不用说其它二三四线城市;二是UPS在国内快递市场没有价格优势,从成本考虑,选择自家快递都未必划算。

1988年UPS就进入了中国,至今只经营起点或者终点在中国城市的国际快递业务。“国内市场已经对UPS开放了,但是它进不来。外国快递公司成本很高,而国内快递业竞争不规范,市场不规范。我们欢迎它来,是它自己没有做。”中国快递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如此理解。而斯科特也承认,在中国市场,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更依赖B2B模式。

与UPS的慢舞不同,联邦快递、DHL,过去20年中都在中国快递市场实施了不大不小的收购和扩张动作,收效如何暂且不论,至少看起来都积极作为过。联邦快递收购曾经的合作伙伴大田的快递网络,进行了艰难的内部整合,而大田物流至此摇身一变,成为综合货运公司,日子反而过得很滋润;DHL也曾在中国并购上海全宜快递和北京中外运速递,因无法忍受漫长亏损而出售。相比而言,UPS低调安静得多,在谋求中国国内快递机会上简直是不作为。

这样“放纵”国内快递市场的结果是,顺丰等一批国内民营快递公司迅速崛起。“我知道顺丰,我需要了解国内的竞争对手。”斯科特微笑着说,“我希望我的竞争对手是优秀的。”

不管之前UPS是怎么做的,至少现在它已经摩拳擦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快运分会副秘书长刘建新说,过去UPS的保守主要考量是不冒触碰政策红线的风险,而中国的市场逻辑显然不同于其它任何市场。

快递行业最近两年最大的热点是跨界混战与资本热捧。京东在一二线城市的快递队伍让整个电商界都为之忌惮。顺丰搞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顺丰优选,一年之内完成了7次扩张,还从去年便开始低调为腾讯旗下的易迅电商平台配送30%的货物。此外,王卫还首次出让了股权引进机构投资者。苏宁也计划自建快递公司,解决自己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连零担物流界的老大德邦也来凑这个热闹,低调地开始了自己的快递尝试。

UPS当然看到了这一切。“我认为,我们不会(在中国市场上)看到成千上万的小竞争者,相反会看到一些合并。因为在这个年代,我们要拥有技术才能服务客户,这是很多小公司难以做到的。”斯科特如此分析在中国市场可能面临的竞争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