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传统管理模式面对知识型员工的尴尬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占据我们的生活,人们的判断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也越来越重要。这一变化要求我们对知识、职权和公司价值贡献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在传统企业中,你的职位越高,你对公司的贡献也越多,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公理了。然而,在现代众多商业组织中,一个人突然在一个组织中的地位变得举足轻重,而主要原因往往是这个员工拥有公司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这些员工是那种既拥有最系统最先进的知识,又能把知识和能力转化为财富。为此,他们对公司的成功有潜在的影响力。
然而,传统的管理模式在知识型员工面前显得有些尴尬。知识型员工要求得到充分的尊重,要求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并希望增加组织的灵活性。对这些人而言,那种传统专制集权的管理方式很难激发知识型员工的潜力。事实上,这些员工看上去可能是反传统者或者离经叛道者,由于他们被自我实现的需求所激励,他们倾向于为自己着想而无视组织的规范。
“良禽择木而栖”,知识型员工作为社会的稀缺人才总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最佳机会。工作满意程度对于公司稳定知识型员工具有重要影响,大部分知识型员工都在追求一个“舒服区域”,在这个区域中,他们感到富有挑战性、能够发挥作用、高效率、被授权并受到赏识,可以有灵活的作息时间等,当他们找到具有这样舒服区域的工作时,他们通常会长期的稳定下来。如果工作中没有这样的“舒服区域”,这些知识型员工就会感到不安定。进而,如果这个组织环境已经阻碍了其个人的职业发展,那么他们就会自然寻求其他适合的环境。
突围:致力于知识型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美国当代著名的管理学者约翰?耐斯比特(JohnNaisbitt)和帕特里舍?爱伯底恩(PatriciaAburdeeen)合著的《公司的再投资》一书中,通过对《财富》全球500强公司进行深入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满足知识型员工需求的公司能够吸引并留住人才,高效工作知识型员工愿意为公司做出长期巨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