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职位员工离职对策

   2023-03-08 互联网4830


  相比较而言,企业管理愈不规范,留用人机制愈待规范,其人员流动矛盾愈突出;行业发展态势愈好,行业竞争愈激烈,人才流动频率愈高。一般来说,“离职”的易发地带为“一种类型一个行业三类人群”。民营企业管理不规范,利益的纷争,管理层意见容易产生不合,也容易出现“跳槽”现象。新兴的行业容易出现“跳槽”,尤以IT业为代表。

  在众多跳槽人群中,三种人是高危人群:市场销售人员、知名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技术研发人员。这三类人群掌握了企业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销售、研发和运营管理。因此,他们的离职尤其是“集体跳槽”对于企业影响杀伤力巨大。如湖北省十堰市经营汽车配件的企业——富通公司上至总经理、下至公司一批中层干部和营销骨干一共12人几乎同时离去,导致公司经营管理陷入困境。

  二、飞行员离职情有可原

  飞行员离职事件在国内已不鲜见。2005年曾发生百名飞行员为一百万至八百余万的高薪跳槽的可观景象,2006年飞行员跳槽事件也已拉开序幕。东航十位机长“集体辞职”事件炒得沸沸扬扬,东航西北分公司员工离职案又再度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与2005年不同的是,这些人员的离职并不是为跳槽而辞职,更多的是内部问题。

  表面上来看,这只是航空公司内部的劳动争议,实际上它折射出国内一些行业用工和用人制度上存在着滞后性问题。杨某因其法定休息时间常常无法保障,有时甚至被安排超时飞行、带病飞行,身心俱疲,不堪重荷,才提出辞职。杨某离职不是东航的个案,在此事件中,东航作为东家应当好好反思其用人、留人机制等问题,为何公司屡屡出现类似的问题。此外,在杨某确定离职的情况下,东航应合理计算并支付杨某的加班工资。鉴于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及补充相关规定对于培训费用的约定属双方的民事约定,双方仍应当遵循,杨某应按照自己已服务年限递减支付东航培训费用。但即使杨某支付了培训费,东航公司也不是赢家,杨某受的是“明伤”,而东航公司更多受的是“暗伤”。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