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包人力资源的六大要害
尽管人力资源外包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这么多好处,弥补其“先天性不足”,但是同时,它也带来了风险。例如,规范外包业务具体运作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更无章可循;许多企业迷信于外资咨询公司,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常常造成\"水土不服\"等等。但任何事情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风险,如果中小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外包时,能够对企业内部和外包商两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那么外包无疑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而风险却可以降到最低。
正确判断企业的核心能力。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dler教授指出:“组织在外包任何关键活动时(那些不具有直接的竞争优势,但与其它具有直接竞争优势的活动高度相关的活动),都应该三思而后行。”所以首先要判断到底哪些功能适合外包?哪些不适合外包?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不妨把每项功能细分成具体的活动,然后考虑每一项活动的战略意义。然后再确定哪些工作可以外包出去,哪些工作由企业自己来做。
细化所要外包的职能。在进行外包交易时,很多企业只是简单地告诉外包商希望通过外包控制的总体成本是多少,却不关心中间的具体过程,这很容易让外包商有机可乘,存在投机主义行为。企业在外包前,最好将所要外包的职能进行细分,列出每一步骤的细节并给出预算成本,然后让外包商说明将对整个过程中每一步如何改善,以及从中获取的收益。
在企业内部进行充分的沟通。将人力资源某些业务外包,往往会招致该部门员工的反对,尤其是那些仍留在本部门的员工会觉得自己的晋升机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要与员工进行合理有效的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让员工了解其在外包中所应扮演的角色,以便更积极地进行相关工作内容,做好本职工作。
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商。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商,是外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企业除考虑价格因素外,更应对外包商的整体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例如:外包机构的文化是否与本企业的文化有冲突;其所设计的方案是否真能为企业量身打造,并能够与企业的其它部分整合为一体;其在业界的声誉、以前的业绩状况、目前的财务状况等能否支持这一业务;其对本企业所在行业的了解程度等等。企业除事先对外包商以前的客户做深入的调查与核实外,还应该制定尽可能详细周密的外包协议,以此来规范和约束对方的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