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如何对待“刺头”骨干?

   2024-01-18 互联网1390


  争锋三:先摘掉有色眼镜,再考虑是否续订

  罗青华:案例中的问题本质上是“用人”问题。所以先给荣总提几点关于用人的建议,再来考虑是否续签与安平的合同。摘掉“有色眼镜”,树立“长处思维”。人是几乎不能被改变的,只能被引导调整。所以,用人时一定要善于发现下属的长处,将其配置到适合的位置上。

  仔细分析,安平具有如下特点。在创业阶段担任销售经理,非常适合;具有很强的业务开发能力,是业务顶梁柱,精明干练,自信果断,通过业绩得到总部信任;而且非常追求个人成就,好强。比如他面对降职的回复,“我还在公司任职,该做的我都会做好,迟早我会证明一切的”。但在新的发展阶段,不能有效地管理协调激励下属团队,与上级(荣总)的沟通也是有问题的。虽然参加了培训,也改变很少。

  这说明安平可能并不适合担任“管理型”的销售经理职位。创业初期的销售经理,实质上是“业务型”的,主要的工作对象是客户、销售开发和个体业绩。而管理型销售经理的主要对象是员工、组织协调和团队产出。职位内涵的快速变化,导致同一个人,在称谓上一样的岗位上,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绩效。所以,不是“人”出了问题,而是“管理”出了问题,给他的工作不适宜发挥他的优势。

  根据安平的特质和经验,如果公司有新产品或新市场开发任务,交给他去做,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当然,为了面子上过得去,应该给个更高的“职位帽子”,比如高级销售经理。我相信,面对现在这种局面,对安平而言,也是很痛苦的。

  无论结局是去是留,荣总和安平都要都要经历一次心理“阵痛”。

  痛定思痛

  杜群利:确实我们经常遇到与案例类似的管理困境,我们也曾解除过类似安平的大区经理的劳动合同,其问题与文中所写的安平的三个问题完全类似。我的故事就不说了,高招也谈不上。我想就此案例谈点看法。首先我觉得,该公司的激励考评制度建设可能存在一定问题。即安平为什么需要“抢夺销售员的业绩”?对销售经理与业务员应有不同的职责和考核指标,他们的薪酬只与自己的指标有关,销售经理就没必要抢夺销售员的业绩了。因此荣总眼下的工作首先应放在完善制度上,要明确岗位职责和绩效指标,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也就是给员工建立公平的工作环境。第二,要倡导一种团队合作的企业文化和诚信的价值观。这需要荣总身体力行,为员工作出表率。我想只有建立起优秀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长久生存的根基,在干部的取舍上才有一个标准,而不会有那么多烦恼。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