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经理人频离职 素质不够还是人脉不够?

   2023-05-12 互联网3770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越来越重要了,因此和总部的沟通也就越来越重要了。中国本土这些经理人可能在开拓市场、提升业绩等方面更具能力和功劳,那他们是否有足够的能力与总部进行有效的沟通呢?这恐怕不仅仅是语言问题、文化问题,而是是否具备世界高级经理人的某一方面素质的问题。

  经过比较我们发现,很多中国职业经理人欠缺战略眼光、领导团队和激励团队的能力,使计划变成行动、行动变成结果的成功经验素质。中国本土职业经理人囿于自身的经历、视野,使他们的领导力,在总裁、副总、总监、经理、主管这个排列的层次中,更多的还处于一个主管的层次,而一个人管理层次的最大变化就是由主管向经理的转变,也就是做事变为做人,以自己做事变为带领团队,而中国的经理人还是处于自己做事的这种状况。

  现在对跨国公司中的中国本土职业经理人的挑战可能来自两方面:一是在职业规划上一直攀升的障碍;另一些经理人面对这一变化可能想转到中国本土公司去,来避开这种短板。一般地,到中国公司可能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但你会发现,现在中国公司也在走出去,比如TCL,它的领导人可能今天还在国内,明天就要飞到汤姆逊。

  而同时,中国的职业经理人也面临成长的机会,因为可以和这些被派到中国市场来的未来领袖们共事、学习,这本身就是一个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同时,由于他们可能是总部最看好的一群未来领袖,这样的人脉关系是多么难得呀!

  天花板本来就不高

  黄江伟:甲骨文现在已经把中国市场细分为三个大区,而不像以往只作为一个区域来看待,这明显证明中国在甲骨文整个战略版图地位的提高。现在的职位对经理人的要求更高了,因此,总部会找到他更信任、认为更优秀的人来担当这一职位。

  这恐怕不是玻璃天花板降低了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那么高。其实是战略目标改变之后带来组织结构的变化,从而带来人事震荡罢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