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管理:人力资源股不能“固化”

   2023-03-08 互联网4910


  走出固化陷阱,推进股权激励

  长期看,股权固化会使激励性股权资源趋于枯竭,从而会使得需要进行股权激励的人,得不到应有的股权。当原被激励对象失去激励意义,或者企业发展、内部各关键岗位人员胜任情况发生变化等时,都需要让新人进入某些关键岗位,一旦如此,则出于激励的需要,对这些新人就需要进行股权激励。而如果激励性股权是固化的,那么,久而久之,资本股的股东愿意拿出的、可以用以激励的股份就会越来越少,直至无“股”可拿。

  因为股权激励固化所导致的这些问题,实践中企业所有者本能的反应必然是放慢脚步、犹豫不决。放慢脚步的结果是,在我国几百万家企业中,真正使用股权激励的企业自然很少(低于5%),而且,即使使用了股权激励,用于激励的股份也自然不多,对被激励者而言,也缺乏实际激励作用。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认为,只有消除股权固化现象,股权激励的实践才可能真正地展开。在期权激励所需要的制度和市场环境还不具备的条件下,可以采取“影子股权”、“股权变动制”等方式解决股权激励的固化问题。另外,实践中,一些企业尝试的“岗位贡献股”、“限制性股权”等做法,也是可资借鉴的方式。

  资本性股权可以固化,是因为资本资源独立于所有者而存在,无论其所有者如何变化,是死是活,都不对他所贡献的资源产生影响。

  但是人力资源则不同,它不能脱离所有者而存在,所以,因人力资源而获取的股份不应被固化。否则,就相当于在其他所有者投入资本不变的情况下,某个资本股股东可以抽逃注册资本而不减少股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