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潘宗光的学佛心得

   2023-10-05 互联网2050

  大约两三个月前,国家在杭州及普陀山举行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这是首次在国内正式举办这么大规模的佛教活动,国家统战部部长、国务委员刘延东主持这次开幕典礼,并作了重要讲话,可见中央政府也大力支持佛教发展。我所撰写的书《心经与生活智慧》、《心经与现代管理》,最近亦通过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也经常应邀到大学──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讲佛学。去年底,中央教育电视台访问我对佛教的体会和看法,也提及佛教在管理上的应用,访问分五集播出。这证明在现时大气候下,佛教在国内的推广是受到欢迎的。为了帮助大家对佛教有正面的了解,今天我希望就关于佛教是否迷信、消极及不科学这三方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理解。

  佛教是积极的,它令我们明白要勇于接受问题的存在。虽然对已发生的事情我们不能改变,但对于将会发生但不能接受的事,我们要尽量改变它,这点很重要。生、老、病、死是苦,佛陀教导我们怎样超脱苦的态度是积极的,而不是逃避的。人与人的关系、爱与恨,乃至整个社会的动荡等都是烦恼。无论是自己的、社会的、国家的烦恼等都是烦恼。怎么样来摆脱烦恼呢?简单来说,最重要的是安我们的心!为什么我们会苦恼?人的本性有贪念,好听的话就要多听,好的东西就要拥有,无论你给他多少,他还是不满足的。可是,人的本性亦有强烈的排斥心,不好听的话就一句也听不进去,心早已被贪婪和嗔恨所充斥,被塞满了!消除烦恼不能靠神,只能靠自己觉悟。佛陀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帮助我们改善自己,提升我们的智慧。修行就是为了增加智慧,把自己的心安好,把问题处理好。可见,佛教完全不是迷信的,而是很积极的,鼓励人们努力精进的。

  什么是佛教的中心思想?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样,没有一个主宰一切的神,教主释迦牟尼佛不是神,而是个觉悟了的人。他是公元500多年前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子,虽然生活美满,但还觉得人生仍有悬疑未解的问题――生、老、病、死等,所以毅然离开王宫去修行。终于他在菩提树下开悟,觉悟了整个宇宙的自然规律,明白到我们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生活的一切流程应该跟整个宇宙的自然规律融合起来。佛法和科学都是对宇宙自然规律的了解和运用,可以配合得很好。比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霍金(《时间简史》作者)的宇宙理论等等,也和佛法的空吻合。佛陀在两千多年前讲的道理现在陆陆续续被科学一一验证。在最后的部份,我们会谈谈佛教与科学的关系。

  佛陀透彻了解宇宙规律并将之演化成哲理,即是佛法。整个宇宙的自然规律很复杂,只能领悟,不能通过语言概念来学习,讲出来就会有所偏离。但是不讲出来,又怎么能令我们明白呢?佛陀既有智慧,同时也很慈悲。他一方面,把自己觉悟的方法讲给我们听;另一方面,也告诫我们不要执着语言文字,要亲自修行领悟。故此,大家也不要执着我所讲的东西,只要用心领悟就好了。

  佛陀所讲的自然规律就是因缘所生法――缘起。人的苦恼、世界的问题往往是由于人没有根据自然规律而造成的。现在环保的课题就是要改变我们过去不正确的做法,从新依据自然规律来维护大自然。什么是自然规律?怎么样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态度,来维护自然?只要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做事,问题就会解决。中医是根据这个道理发展起来的,它的观念是,人可以通过调整自身来治好疾病。身体有毛病就是协调不好,不够融合。中医把脉,就是为了找出身体哪里不协调不融合;我们吃药,就是帮助调整身体,得到康复。所以,中医的方法是帮助我们维护自然规律,健康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缘起是什么呢?缘起固然很深奥,但现在从简单的体会来给大家介绍。总的来说就是每件事情的发生总有一个原因,有了因后再配合其它的条件――缘。因和缘结合就会产生结果。比如苹果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要有苹果种子――因。种子被放到泥土中,并有水、空气、阳光、肥料等等,这颗种子才能发芽成长,慢慢变成一棵树,然后结出苹果。这些环境条件就是缘。如果种子放在仓库里,没有遇上适当的缘,即使放上很长时间,它也还是一颗种子。种子的因,配合环境的缘,产生了苹果的果。种籽是因,产生的是苹果,不会变的,但缘由很多条件――例如泥土、水分、阳光、肥料等――组成,是会变的。只要其中任何一项条件发生变化,苹果生长的过程都会不同,可快可慢,可好可不好。如果其中一个条件消失了,例如没有水或没有肥料,苹果树也会慢慢死掉。这就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尽而灭”。因和缘产生了结果之后,不会停下来。有了苹果,卖出去可以赚钱,相对于赚钱这个结果,苹果就是因,卖出去的整体条件就是缘。因产生了果,果又成为了新事件的因,然后又产生新的果。没完没了地演变下去,这就是缘起。

  我们可以从动态的时间观念来了解缘起。如果能够控制某些条件(缘),就可以控制事情发展的流程,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只要能控制有关条件,便可以决定实验的结果。但在现实生活里,条件是不受控制而经常改变,故此事情也不停在变。例如,人不断在变,现在的你跟一秒钟以前的你是不一样的,因为细胞不断新陈代谢。肉体生、老、病、死的改变无可避免,有些改得比较快,有些则较慢。除了身体外,思想也是不停改变,而且变得更快。成语“昙花一现” 的改变是快的,“沧海桑田” 则是慢的。去年,我去云南石林,两亿年前那里是一片汪洋,故此现时仍可在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中找到贝壳化石,这证明地球在不断改变,其实宇宙中没有一件事能够停下不变。怎么改变呢?那要看周围的环境怎样互相影响,因为万事万物是根据因和缘的组合而成。做人做事也是这样、我们跟身边朋友的关系的小气候,乃至社会国家的大气候都会影响我们。你们毕业后投身社会,遇上经济景气,找工作便没有问题;如果经济不景气,找工作就会很困难,那就是受到大气候的影响。每个人都和周边的缘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说,朋友之间是缘,人际关系是缘,甚至物体跟精神的关系也是缘。

  能看到的东西固然有因果,即使不被看到的亦同样有因果。佛教说:“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这是肯定的,也是很重要的。什么时候出现怎样的果呢?要看缘!有时虽然种了善因或恶因,现在还看不到果,但不等于永远不会结果,只是因为缘还没有到,所以暂时没有结出果来。只要缘一到,果一定会结出来的。有些人做了很多坏事,却很有福报、很富有;相反,有些人经常做好事,生活却很辛苦,这现象难免令人觉得很不公平。但那只是片刻的现象,因果不一定是剎时的,可以是多生多世的,所以佛教讲轮回有前世也有来世。做了善事,就是种下了一个因,只要缘分一到,自然就有果产生,虽然那可能是明天,或明年,甚至下一生。

  我们每天做的事就是在种因,不论善恶,只要缘一到便产生果,所种下的因就马上消失。至于没有结果的因是不会消失的,它随着我们投胎到下一世,倘遇上适当的缘,还是会结出果来。现时的经历是好是坏,都是从前或过去世种下的因在这一世结出来的果。如果想知道前世种下什么因,只要看看今世的生活是怎样就可以。假如今世活得很苦,证明过去种下的因很恶,现在就要承担这个果;相反,如果生活美满,就证明过去种下的因很好,现在来享受这个果。所以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故此,希望明天好、后天好、将来好,生生世世好,现在就要广结善缘,多种善因。只要种下好的因,将来遇到适当的缘,一定会结出好的果来,保证将来一定美满幸福。有些人不明白这道理,为了谋取暴利而造假东西来卖,虽然可能赚到了钱,却害了很多人,种下了恶因,将来一定要承担苦果。虽然不知道苦果什么时候出现,但肯定的是他一定要承担。各位学员,看看你们自己,其实你们的福报很好,因为虽然大家还只20岁左右,但就有机会听闻佛法,参加夏令营。我就没有这么好的福报,我是十三年前才有机会接触佛教,开始修行。你们过去世种下了善因,今生遇上好的缘分,现在结出这个善果。

  总结一下刚才从时间观念来讲缘起。佛教说:“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亦谓之“诸行无常”。即是说,宇宙的运作是一个变动的流程,是无常的。变成什么样,就要看缘怎么发展,才能明白整个宇宙怎么发展。有改变,整个世界才有希望。虽然现在我是穷,但只要我努力争取,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认真做学问,经常帮助别人,那么我种下的因和培养起的缘就能改变目前处境,将来达至成功。惟世事无常,我们才有机会改变目前的情况。只要努力,我们便能培养好的缘,改变坏的果,创造自己的未来。这样改变我们的未来,改变我们的命运,未来控制在自己手里,所以佛教是积极的!

  现再从具体的空间观念来了解缘起,即因和缘是怎样组合而生成种种事物。譬如一个人,他的生理状况、思想、取向、人生观是不停地改变的。人不能离开周边的环境生活,人要有食物,就必须有人耕种,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一件事是可以独立存在的。科学的万有引力就是指,两个东西必须相互吸引,假如没有吸引力,世界就无法运转。这相互吸引的力量令地球围着太阳转,令人造卫星围着地球转,所以每件事都是互相影响的。在生活的情理中,你影响我,我影响你,虽然这种影响不容易看到,但确是存在的。例如,我帮很多人,很多人也帮我,这就是互相影响。可见,世界上万事万物是互相依赖的,不能单独存在。我们的自身和环境都是不断改变的,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又例如,潘宗光是我的名字,代表现在的我。但每个人听到潘宗光这三个字,都会有不同的了解,我太太对我的感受,或是同事对我的感受是不会一样的。究竟我是一个怎样的一个人,可能连我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佛教说“无我”。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