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潘宗光的学佛心得

   2023-10-05 互联网2050

  既然微观的、宏观的两端是无常、无我的,中间便不会是恒常不变的。爱因斯坦认为物质的质量与能量足可以互相转变的( E=MC2),世界上很多事物、很多现象,也确是因为能量、质量的互变而产生出来的(核能发电就是一例),所以,世界是变幻的,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个体,一切事物无常、无我。悟「空」的理念,就是非常科学化的了。佛家讲「空」,并非一切虚无,这就像我们对「零」这个数目字的错觉一样,表面看来「零」好像甚么都没有,其实它包罗万象,变化多端,说有似无,说无实有。例如:在一○○ 的后面加一个「○」位,马上增大,变为一○○○;你把一个数目乘以零,这个数目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如果以零除一个数目,则又要变为无限大。「○」又可以对其它数目不作干预,保持中立,任何数目加零或减零,都不会改变其本身数值。「空」就像「零」一样,富於包容性,可变性。真能悟空,我们就不会执著,思想境界也大大超越了。

  佛教的义理和思想精华正在逐渐为西方所认同,所接受,这是因为西方社会有现实的需要。不过,佛法的弘传,一要看弘传者的质素,二要善于与当地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相融合相适应,正如同当初佛教从印度传到中亚,再从中亚传到华夏大地,都经历了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一样。二十一世纪是否能成为佛学世纪,依然要看上述两个条件。

  觉:您对香港佛教的未来,有何展望?

  潘:香港佛教历史悠久,六百万常住居民中有近六分之一信仰佛教。自觉光大师担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以来,佛教又有长足发展,特别是四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诞辰通过立法成为香港公众假日,使佛教更加深入人心,觉光大师功不可没。现在觉光大师高瞻远瞩,为香港佛教培养未来的接班人,创办香港佛教僧伽学院,这又是一项创举,一项续佛慧命、灯传有人的大事,对面向二十一世纪,培养新生代僧伽具有健康的理念,弘法利生的时代使命感,透过现代人的法治、组织、制度观念,并配合高新科技与社会通识来提升当代僧伽教育的学术层面,使僧伽教育在香港得到完善,这是功德无量、泽及后世的大事好事。香港佛教僧伽学院在觉光大师领导下,人才辈出之日,将是香港佛教繁荣发展,正法久住之时。我衷心祝愿香港佛教僧伽学院培育僧才,多出僧才,住持三宝,弘传正法,利益众生,同成佛道。

  觉:衷心感谢。阿弥陀佛!

  [size=+0] [size=+0] 附:                    潘宗光:空

  [size=+0]有些人听到佛教讲“空”,就以为它是虚无飘渺,什么都没有的意思。其实并非如此!当我们看到一件事物,不能硬说它不存在。我们是认同它的实质存在。但是我们知道事物是基于因缘所生法而存在,是变化无常,而不是恒久固定的。所以简单来说,“空”即是指事物的变化无常现象。而相对于我们的思想来说,就是明白没有什么事物是固定不变的。

  譬如明白身体是“空”,就是说,我们知道身体是不停地在坏灭和生长的,样貌和体格在一段时间后必定有所变化,故此,我们不执著一时的样貌和体格作为恒久的价值。然而,更重要的是明白心也是“空”,就是说,要明白人的思想亦不停在变。在不同阶段,新的思想会出现,而旧的思想会遭放弃。即使在同一阶段,人的内涵无论多好亦会有坏的一刻,无论多坏亦总有好的一刻。所以,不要由于人过往的形象而对他的评价固执不变,否则只会产生很多人际关系的烦恼。

  我们既然不执著事物的一时现象为永恒不变,同时更了解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也不断在变,故此亦不执著一时的认识是永远正确。肯定与否定并不存在截然分离的界线,而是互相渗透和影响的,好像磁石上的南北两极一样,既是相反,也是相承,基于因缘所生法,事物呈现出变化无常的表面现象,由好到坏,由爱到憎,看似两边对立,其实是互动依存的。佛教称之为“空”。

  我们尝试以夫妻的例子来说明两边分别的表面所掩盖着的互动依存特性。表面看来,丈夫与妻子是两个不同的人,但从名分来看,两者是缺一不可的。为什么呢?因为未婚的男士不可称为丈夫,直空至娶妻后,丈夫之名分才出现,所以无妻子就无丈夫。同理,未婚女士亦不可称为妻子。所以夫妻名分是互相依赖并存的。从夫妻关系来看,夫妻应要互相爱护、互相忍让,婚姻才能维持长久和谐。单方面的爱及忍让是无法令关系持久的。很多人往往都不理解“空”的互动性,而执著于自己一方,单向对方提出要求和指责,令关系变得更糟。如果了解“空”,我们便不会执着语言的争拗,反而主动地先作出改变,从而带动对方亦有所改善,通过互动作用,使关系改善而更臻完美。

  由于了解到这种两边对立却又依存的特性,所以我们不从事物的表面现象作出取舍判别,而是深入认识现象背后的因缘条件,明白它们的相同性,并将之统一。

  让我们回到夫妻争拗的例子,表面上夫妇两人虽然各据一方,但其实大家都可能同样是为了家庭的和谐或子女的教育等着想。假如分析出问题背后的因缘条件,从而认识到它的统一性,向着主要成因来对症下药,我们就不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消解双方的对立。所以说,不执著表面现象的任何一边,深入认识其中的因缘,并统一两边的分别,这就是与“空”相应。

  “空”作为佛教用语很具超越性的意义,我们不容易用语言固定它的含义。但为了方便阐明和讨论,这里较强调将“空”作三方面的理解:事物呈现出变化无常的现象;两边相互依存而互动的关系;以及分别对立的统一。

  [size=+0]

  [size=+0][size=+0]                      潘宗光:我所认识的佛教(节选部分内容)

  [size=+0]

  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很多人都向西方看,以为西方就是科学的,因而以为西方的宗教也是科学的,所以下意识便认为东方的宗教不科学。西方文化,包括了科学、管理、思想、宗教等各方面都有其本身的好处。各位希望以专业知识来充实自己,唸完书后可以找到工作,再追求事业和名利,这西方式的发展是无可厚非的,但相对而言,较容易导致精神空虚,若不断发展下去的话,对人对己都很危险,很容易失去平衡。虽然世间学问可以增加你们毕业后的竞争力,但假如没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将来遇到问题时便不懂得取捨,迷失于人生的旅途上。我希望今天跟你们讲一讲这些问题,因为作为大学生,你们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应该对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佛教,有正确和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它的特色,是几千年的智慧结晶,与我们的生活、思想、价值都较为协调和统一。近年国家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变化迅速,每个人都肯定受到不少压力。政府也很重视这方面的问题,所以积极提倡建立和谐社会,加强推广传统中国文化,让年轻人对社会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面对西方冲击的今天,我们应该大力推广中国文化,尤其是儒、释、道三教,好让年青人多加接触,领悟其中价值。把佛教推广出去,让更多人对佛教有正确了解,是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