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中心企业职能分配 跨国公司进化必然之路

   2023-12-16 互联网1450


  一般来说,跨国网络结构至少具备以下4个特点:1、国际化到了真正淡薄国别、立足当地的全球化企业;2、公司总部从传统的决策中心变为支持性机构,把许多决策转给业务层,自己转而主要负责规划整个企业系统的远景目标和战略,协调成员的利益关系等重大决策,甚至进一步发展为联邦制;3、集团整体相关的战略设计由多个中心共同参与、共同决策;4、全球性的融资和税务管理格局。

  多个中心的职能分配

  全球化进入第四阶段,跨国网络架构中的不同节点也就自然成为了全球化企业的多个中心,这些中心由于发展历史和行业演变路径的差别,或者表现为功能总部、或者为产品或地区总部,或者干脆为多个营运中心的总部。

  如果设立全球运作中心,通常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因素来考虑:

  ▲提升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在全球设立若干平行的研发中心,开发适合当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对当地市场的动向迅速作出反应。比如管理软件巨头SAP公司在德国和美国设立重要的核心模块开发中心,在中国和以色列设立针对中小企业解决方案的全球开发中心。

  应对供应链管理和零备件的区域供应问题,设置国际物流和采购供应中心,比如松下电器公司就分别在美国、德国、新加坡和巴西设立了全球采购中心,供应各地区的分部。

  比如上文提到的澳大利亚BHPBilliton公司的全球营销中心就分别设在荷兰海牙和新加坡。

  ▲分权/激励的需要:

  提高管理效率:通过设置区域总部,下放总部的权力,建立起一个地区内的产品开发、生产、销售、财务等业务活动完全可以独立完成的机制,将地区内的事情全权交给地区营运总部处理。实现人事的本地国际化,给予当地员工尤其是经理层更多的上升机会,减少了“玻璃天花板”的压迫,可以提高当地员工的士气,更好利用优秀的当地人才。索尼在进军美国娱乐业时的作法,德意志银行进军高科技投行业务时的做法,宏集团(Acer)在欧洲以及放手让明基在大陆发展的做法,都是成功的案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