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雄经常津津乐道的3M记事帖发明的例子,据称富莱就是运用这个“15%”的原则锲而不舍地进行粘着剂研究,而后小小的记事帖风靡全球。
与15%原则相对应的还有3M在组织结构调整,是扁平化的公司组织结构但不是一般的矩阵型组织结构。3M在美国的做法是:组织新事业开拓组或项目工作组,人员来自各个专业且全是自愿。
“谁有新主意,他可以在公司任何一个分部求助资金,新产品搞出来了,不仅是薪金,还包括晋升等”齐敏说,3M的人力资源配置和薪酬设计体系都与鼓励员工创新相关联,并根据员工的创新发明情况随时调整。一般的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员工开始创新时是一位基础工程师,当他创造的产品进入市场,他就变成了一位产品工程师,当产品销售额达到100万美元,他的职称、薪金都变了,当销售额达到2000万美元时,他已成了“产品系列工程经理”。在达到5000万美元时,就会成立一个独立产品部门,他也成了部门的开发经理了。
“15%是原则是创新的环境,而后通过正确的人员安置、定位和发展提高员工的个人能力。”齐敏表示,从人力资源发展的角度看,公司发展既是员工的责任,也是各级主管的责任,因此“对优秀的员工给予公平合理的奖励,个人表现按照客观标准进行衡量,并给予适当的承认与补偿。”
逆向战略计划法
“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创新力的公司”是任何一个3M员工时刻都可以听到的谈论3M创新的宣言。
“3M对创新的基本解释很简单:新思想+能够带来改进或利润的行动。”在余俊雄看来,创新是一种得到实行并产生实际效果的思想。
“创新不是刻意得来的,3M的创新战略表明,当公司愈是刻意要创新时反而愈是不如其他公司。”余俊雄告诫整天喊创新的企业们。余还是拿记事帖说事,记事帖是在一连串意外中诞生的,并不是按照精密的计划诞生的,“每次意外的发生都是因为某个人可以完全独立从事非公司指定的工作,但同时也履行了对公司的正式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