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历和职称即人才”的质疑

   2023-04-12 互联网4410


  毋庸置疑:“人才学历职称化”的评价标准,已经成为人才队伍建设中最为严重的硬伤。

  是骡子是马“亮”出你的本领来

  一位资深的人才管理专家认为,真正的人才不应该被学历和职称捆绑死。因为一个高学历和高职称者,如果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那么他就不会被企业认定为高级人才,而只有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才是高级人才。即使他不具有高学历、高职称,但他善于通过不断学习、充实知识来适应社会,那么他就可能成为中高级人才。

  事实上,现在不少企业在用人方面已不完全看重学历和职称。多年来,很多企业总结了一个关于人才的公式:成功=(知识+技能+才干)×态度。实践中,许多中专生、高中生,他们很有才干,而且个人心态和工作态度非常好,如果用学历门槛来排除他们,将是用人单位的巨大损失。

  2002年10月9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田中耕一让世人大跌眼镜,连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都称这是“晴天霹雳般的消息”。为什么呢?因为田中耕一这个人物实在是“太小”了。43岁的他,既非教授,亦非博士,甚至连硕士学位都没有,只是岛津制作所的一名普通工程师。所以有人称田中耕一是“日本企业社会最底层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日本的阿甘”。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竟然获得了诺贝尔奖,这对全世界都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它再一次证明,人才并非取决于学历和职称。

  倡导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

  人为万物之灵,“才”为人中之英。人才不同于一般人,最本质的一点就在于人能以创造性的劳动超越前人和常人,有所前进、有所发明、有所创新。同时,一些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人才,就在于他无论是在创造物质财富,还是在创造精神财富方面,其成果都多于常人,对社会的贡献比一般人大。

  以创造性劳动成果的不断取得作为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就可以避免以一个人过去的名气、地位、成果和影响来评判人才的弊端。因为过去名气大、地位高、成果多的人,在过去是人才。但是,其中一些人在取得成功后,或骄傲自满、或不愿意再从事艰苦的创造性劳动,他们的现实素质早已大大降低,他们已从人才转变为非人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