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不同职位层次人群比较分析
管理者想“创业”,一般人员注重“享受”,专业人员追求“完美”
不同职位层次人群比较分析
数据表明,高层管理者中属于“创业型”的人是最多的,达到了39.2%,而高级专业人员中仅有16.7%的人属于“创业型”;高级专业人员中“回报驱动型(24.5%)”、“理想主义型(35.1%)”的人数比例比其他职位层次的要高;一般人员中属于“安逸享受型(13.4%)”、“随波逐流型(8.1%)”的人数比例要高于其他职位层次。
这一结果表明,一般员工更看重“工作能得到认可”;而高层管理者更希望自己“在工作中有影响力”、“在组织中有影响力”;中层管理者和高级专业人员则看重“工作上有成就感”;中级专业人员则看重“工作对个人成长有帮助”。从这一结果,我们可以发现,高层管理者由于其所处的重要位置,所以对自己在工作中、组织中的影响力极为看重,而一般员工则比较注重自己的工作是否能得到认可;而高级专业人员和中层管理者大都拥有较强的能力及丰富的工作经验,所以他们更看重自己在工作上是否有成就感;中级专业人员因为还处于一个不断学习、上升的阶段,则看重“工作对个人成长有帮助”。这就要求企业在对待不同职位层次的人群时,要采用不同的激励制度,投其所好,才能真正做到用好人,留住人。[3][4][下一页]
六、不同单位类型的人群工作价值观比较:
民企人想“创业”,外企人追求“完美”,国企人注重“回报”
不同单位类型的人群工作价值观比较
数据显示,在外商独资企业工作的人群中,“理想主义者(35.5%)”的比例是最大的。民营企业中“工作满足型(8.5%)”和“创业型(26.4%)”的人数比例要高于其他单位类型的人群。“安逸享受型(17.8%)”和“随波逐流型(8.8%)”的人群在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的居多。另外,国有企业、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属于“回报驱动型”,它们的比例分别为22.7%和22.4%。同时,我们还发现,民营企业中“安逸享受型”的人数比例最小,仅为8.7%,外商独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人群中属于“随波逐流型”的比例最小,其比例则都为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