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选拔和竞岗中的结构化面试

   2024-01-18 互联网1310


  结构化面试的功能及效果

  在结构化面试中,通常围绕执政能力,针对职位的要求和能力框架,测评应试者的自我认知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及领导气质与风度等。

  结构化面试的主要优点是规范化程度高,对考官的依赖程度低,比较公平,信度和效度好,选出来的干部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其不足主要是:各个环节都是“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形式上不够灵活;面对7位~11位考官组成的面试小组,回答“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问题,有些应试者难免有心理压力,感到紧张,若应对不当,有可能不能充分展示其真才实能。但是,近年来对用人单位、考官以及应试者的匿名调查结果表明,各方面反映结构化面试实际效果较好,主要体现在:

  程序具有公平性。结构化面试事先对试题构成、测评要素、评分标准、时间控制、考官组成、实施程序和分数统计等各环节作出规定。特别要强调的是,为确保考官评判客观公正,要求考前对考官名单严格保密,考时坚持现场独立打分,计分时采用体操打分法。这些规定及相应措施充分体现了用同一把“尺子”选人,对应试者一视同仁。

  试题具有针对性。针对职位的职责任务和要求,选取典型的工作情景以及该职位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来设计面试试题。面试试题着力体现国情省情以及行业、部门、单位、职位的特点,针对性强。

  问题具有开放性。与一般公务员的面试试题相比,领导干部结构化面试试题的答题空间比较开阔,问题“口子”比较大,一般领导干部或多或少都能回答。但是,根据回答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可以考查应试者在知识、能力、经验等素质上的差异。

  结果具有预测性。结构化面试按照职位的要求进行系统设计,测试较为深入,面试成绩能较好地反映出应试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在面试中脱颖而出的干部,其素质结构比较符合职位的要求,上岗后通常能在较短时间内进入角色。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