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招聘:一杆“打”进500强高层

   2023-03-08 互联网4440


  18个球洞“看”求职者水准

  在陆家嘴高尔夫俱乐部教球的NIKI,在美国做了十年的PGA职业球员,三年前到上海教球,目前陆家嘴周围不少大企业的高管都是他学生。他说,“海归”的故事目前在上海还算新鲜,其实在美国已经非常普遍,高尔夫球技成为进入500强企业高层“绿色护照”。有些公司的老总自己球技不怎么地,但是为了对应聘者作出准确的判断,他们宁愿花重金请非常好的“托”来陪打。这样,既能了解应聘者的球技如何,又能考察他们面对压力时的应变能力。一场球5个小时里“看”出来的信息,比面试的那几十分钟还要精准、真实得多。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人在面对“争和赌”的情况下,最能直接反映出人的心理素质。仅仅18个球洞,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真实地勾勒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脾气、谈吐、优缺点。

  NIKI说,自己曾经有幸经历过几次“托”,别看那些平日里衣冠楚楚的精英们,球场上发起脾气来还真是让人大跌眼镜。其实,打球需要的毅力和快速应变能力,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身体素质的好坏,更重要的是球手在打球的时候的判断分析能力。而在企业管理上审时度势,什么时候该守,什么时候该攻,也是同样的道理。

  此外,球艺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不断的学习同时还要靠自己的悟性。在这点上,高尔夫的精髓和管理的精髓其实是一样的。因为企业管理其实也是一门细活,需要永无止境的精细耕耘。难怪高球的粉丝大多是职业经理人,因为高尔夫让他们深受同感:打高尔夫要用脑子和平和的心态。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