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上路 招聘大学生从入学开始

   2023-09-13 互联网2310


  “对大学生而言,学校生活的结束意味着生活学校的开始。”汪大正说。

  伪命题需要真解法

  吴言

  在国外,如果有工作,但因为工资不理想,地点不理想,或是工作不理想而不去就业,就不能算作失业,而称之为“自愿失业”。在我们国家,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中恐怕有不少是属于这种情况。当然,作为大学毕业生,想找好一些、收入高一些的工作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可能只能算入“自愿失业”中去。[3][下一页]

  在一个双向选择的人才市场中,一切选择行为都变得越来越理性。大学生扩招,导致毕业生的供给增加。因此,应届毕业生整体的薪酬水平大幅度下降也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问题在于,社会、家长和大学生自身并没有完全接受这个现实。对大学生就业期望水平没有调整到位,依然是高高的。君不见,高考前,考场方圆多少米内的建筑工地停工,考试当天,警察荷枪实弹保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提着饭盒、毛巾、药品在考场外等候。

  当一个人投入成千上万的成本,最后拿到了大学的学位证书和学历证明却不能获得“对等”的工作报酬和工作岗位时,他开始心理不平衡了。他会觉得“难”。

  更有甚者,觉得“难”之后就是“等”。如今就有不少大学生,找不着合适的就“赋闲”在家,饱食终日。这就是自愿失业。

  考虑到这一点,就会发现“就业难”其实是一个伪命题,至少这个结论不是那么站得住脚。

  企业家都应该是现实主义者。高校教育滞后,大学生心理期望过高,自身的缺点很明显。这些都是现实,但是基于这样的现实,企业就不能做点儿什么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用人单位至少可以在两个方面改进工作。

  一是主动进入校园。像宝洁、微软、三一重工、华为那样进入校园,利用实习生方案和提前进入校园等方式,直接参与到人才生产的上游链条。此举既尽到了社会责任,又为公司赢得了人才争夺战的头阵,储备了人才梯队。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