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后工作及时性的改善,如达到时间安排要求的情况或财务报告按时呈递的情况。
作为培训结果的成本节约,如偏高预算情况、销售费用或萧条期成本费用。
3.设定一套硬性的培训考核指标体系
任何一项制度,离开了考核便形同虚设。把培训的参与次数、培训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和结业证书都可作为考核指标。
还可以把考核结果与加薪、晋升、持证上岗、末位淘汰相结合,这样的考核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只有这样,才会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促使员工真正把培训当回事,使培训事半功倍。
4.培训中要实现互动
在培训过程中,重点检查员工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的满意度。可通过问卷调查或信息反馈卡(采取半开放式较好)及时了解员工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培训的内容与实际问题的关联度,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当等。通过了解这些信息可与培训机构或培训师沟通,避免员工学而无用或“消化不良”。
5.重视培训的价值体现
企业要为员工提供体现培训价值的机会。“合理化建议”是广为采用的方式,也可让培训后的员工培训未参加培训的员工。比如,朗讯派一个经理人参加培训,但要求他回来后必须培训本部门的其他人。这样就对受训人员的要求提高了,但同时也给了他一个体现培训价值的机会。他就得想我不但去学,我还得教别人。他就会做得很认真,效果自然也会好。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2022-20225 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