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危机意识的培养亟待强化

   2023-12-16 互联网1550
核心提示: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最为关注和耗费人力、物力、精力最多的领域是“危机的处理与决策”,正如美国国防部原部长麦克纳马拉所说的,“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最为关注和耗费人力、物力、精力最多的领域是“危机的处理与决策”,正如美国国防部原部长麦克纳马拉所说的,“今后的战略可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危机管理。”这说明了危机管理对于现代社会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什么是“危机”?目前说法众多。“危机”源于医学用语,一般指人濒临死亡,生死难料的状态,有生的可能,又有死的威胁,后被演绎成人们不可预期、难以控制的局面。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美国危机学家罗森塔尔(UrielRosenthal)提出的:危机通常是指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

  现在我们的一些企业管理者都能意识到危机如同人总要死亡一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在面对危机时也能从容应对,最大限度的避免企业受损。可是也有不少企业把危机处理仅仅当成是决策层、管理层和个别部门的事情,而忽略了对员工危机意识的强化与培养,造成不少管理者和员工满足现状,以致在危机来临时反应迟钝,延误了“转危为安”的时机。

  古语云:“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尽管这是治国安邦之策,可对于企业的管理同样适用。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总结其企业成功的经验时,特别强调: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在这方面很多成功企业是极为相似的:无论是国外那家名牌公司模拟“公司倒闭”的做法,还是江苏宏大集团的“失业危机日”,以及80年代后期松下、IBM、福特等世界著名厂商推行的“重新设计”的管理方式,可口可乐公司的“末日管理”,海尔的“追求卓越”和红塔的“视今天为落后”,三星电子的经营秘诀:永远抱有危机意识等等。其核心内容都是通过“人为”地制造“危机”,使企业树立忧患意识,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居安思危,不断进取。

  危机是客观存在的,难于控制,而预防危机却是主观能动部分,是决策者完全可以掌控的。预防危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并把它作为一种战略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