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加强安全生产,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安全生产是构成先进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一,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要求。先进的生产力,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符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在坚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同时,不断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做到安全生产、文明生产。鉴于全球性事故灾害严重,国际劳工组织曾经提出口号:“让劳动者体面地工作”、“让每一个职工平安回家”。意在提醒各国政府以及雇主方,要重视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和生存尊严,改善作业环境和劳动保护条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一些西方国家一直试图把劳工安全和健康状况,作为中国产品出口的附加条件。这既是西方国家有意制造新的贸易壁垒的一种手段和借口;同时也说明,重视安全生产以及劳动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性趋势,成为工业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一条基本要求。我国经济要融入世界经济,我国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就必须顺应这个发展趋势,下力气解决好安全生产问题。
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均衡。现行的生产力结构,是复合型和过渡性结构,表现为个体私营小生产、工业化和国际化大生产若干形式并存;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三种社会的生产力方式并存。既有技术设备先进、管理一流,与国际社会接轨的企业;又有一批历史包袱沉重、设备陈旧、技术面貌落后的老企业;同时还有为数众多的基础条件很差的小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这种特殊的生产力结构形式,增加了安全生产工作的难度。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断淘汰落后生产力,逐步提高各类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最终从根本上改善企业安全状况,是我们的一项长期而艰巨任务。
(三)安全文化反映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