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竞聘答辩式。
在对外招募时,采用个别或集中竟聘答辩的方式凸显优异者,这与以前招聘的传统模式相比,确实是一大进步,增加了公开性和透明度,体现了一定的公平性。然而既为公开竞聘,就应更趋于合理完善。在竞聘中评委的打分是很关键的,评委先后提问,应聘者一一作答,然后由评委予以评分。从某种角度说,应聘者的命运就掌握在“评委”的手上。但评委的水平不一,各有所好,其中“东郭先生”亦不能排除,在评分时高低分不一,有些甚至是相差悬殊,此其一。其二,应聘者也各有不同。有人能言,有人善辩,有人却“内秀”,不善作表面文章。(当然不排除某些人确实是“全才”,但也不排除有些人善长“耍嘴皮子”,)如这些竞聘者因之而获高分,这岂不是对另一些人的不公?当然,应聘岗位各异,需求也不一样;但如果仅以票数的多少来取舍,有些甚或以一票之差而名落孙山,岂不太可惜。
三、专业人才与全面人才之现象。
在查看竟聘者岗位需求是,往往有很多选择,即可以为普通员工,也可以为主管;即可以做技术,也可以做管理。完全不同类型的工作岗位,竟适用于同一个人。当然,我们不排除这其中确有人可以干得很出色,充分发挥其内在潜质,角色转换得当,也能为企业的经营生产立下汗马功劳,堪称游刃有余,事业有成,是个综合才能的多面手。但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这其中也不排除有些人是万金油,这里涂一点,那里擦一下,不思有功,但求无过;以做官为乐,而无工作实绩。但还有一种人就需要警戒了,这种人“在其位,不谋其政”,只谋一己之利,只做“伸手者”,最后“被捉”,给企业、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其实,除了其本人的品质、素质外,人力资源部门在选人用人上是否也有失误和责任?有的在“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呼声中,“荐贤不避亲”,将“亲”作“贤”而荐之,将“亲”作“才”而用之等等不一而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