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才的几个新标准

   2024-02-18 互联网1070


  过去的企业或者公司,那是一个框架,“单位”这个名称足够解释一切了,这个框架是规则的、固定的。简单的比方说,一个方型的框架,填补这个框架的人才相应需要规则化和统一化!于是负责人才培训的单位(学校)是按已经确定的标准进行人才的生产,之所以叫生产,是相对现在的要求来说的,人才的产生过程,是一个颜料到成品的锻压过程。在锻压的过程中,把人才自身的意识也改变成统一的标准,所以出现现在这种人才标准要求变了,人才的意识还没有变的错位现象,白白浪费了无数的有效人才资源。

  因为商业竞争进入自由搏击状态,所以企业、公司的结构形式变得不稳定和无规则,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对手会出什么招、什么时候出招,竞争的过程也变成了直接的团队冲撞,想要不被撞散,就需要人才组成一个紧密的、相互关联的整体。因此对组成这个结构的人才要求也悄悄的发生改变,需要人才用长处去弥补别人的短处,相互渗透和溶解,多余的无效资源会被挤出去,也就是我们说的淘汰!而目前国内教育机构对人才的培养,采用的是老一套的概念,所谓改革也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依然每年大量的生产方型、三角型……等规则的产品推给社会,同规格的人才太多,当然会产生过剩!因此有人发出“没有合适的人才,只有合适的人”的感叹!其实这是对中国教育的直接唾弃!如果“人才”真的那么多,为何猎头公司会极数发展,为何要招回“海归派”,上海等前沿城市为何去年去国外引进三万多洋兵洋将,难道就真的是只有外来和尚会念经吗?说到底是我们的人才能力单一,而技能、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当中,大部分是人天生就具备的,只要加以强化训练、知道融会贯通就可以满足竞争需要的。

  接下来写的是人才的智慧和心态,之所以把智慧和心态连在一起写,是因为心态经常决定智慧的发挥和趋向。在一篇文章里我曾经写到:从商业的角度看世界,人类只前进了两步,一步是过去的体力群集时代和现在的智力群集时代。智力军团化合作的今天,要求每一个人才更加懂得“用脑子去做事”,除了“做事”,智慧用在什么地方都会给公司、企业或者团队带来灾难。小时候常听老人讲:大河有鱼,小河才有虾。这句话用在人才身上,就是需要人才懂得用智慧为“大河”培育尽可能多的鱼,而不是用智慧去钓走大河里的鱼,“人才难求”这样的感叹,其实并不是人才真的那么少,而是非常多的人才的心态引导智慧走错了路。谋权的有,夺利的有,以至于因为勾心斗角,相互倾诈搞得一个良好的公司、企业或者团队分崩离析。这些都是人才的智慧用错了地方的结果。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