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管理层职位的突然真空,无论是外聘还是内升,HR所要做的就是“选对一个人选,搞活一个部门”。
HR经理Joyce最近正在左右为难:一名产品经理跳槽离开了公司,是选择通过对外招聘给这个职位着陆一个“空降兵”呢,还是通过公司内部选拔来填补这个空白?如果采用外部招聘的方法,公司很难保证在短时间内找到熟悉这个产品的合适人选;但如果选择内部提升的方法,这个部门里其他主管的能力又确实与产品经理的职位要求存在一定距离。
其实,HR经理经常会面对这种突然离职造成的职位空缺。应对这种管理层的真空状态,是内升还是外聘?这是HR经常要做的选择题。
成本:且莫“买椟还珠”
HR经理在讨论管理层是用外聘还是内升的话题时,首先考虑的是二者成本孰高孰低。
Joyce公司的产品经理职位出现空缺,如要在尽短的时间内填补空白,最简单也是最节约成本的方法便是从公司或者部门内部选拔一名员工来担任新的产品经理。从表面上看,通过内部提拔填补管理层空白没有给公司增加任何成本,而且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满足这个空白职位的填补需求,这样的选择似乎是勿庸置疑的。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来自安派的首席顾问Connie指出,如果在Joyce的案例中作出内部提升的选择,那么必须首先满足两个前提:第一,Joyce公司里恰好有一个员工,他的各方面能力都符合这个产品经理职位的要求。第二,这家公司必须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
也就是说,当公司为填补管理层空白而选择内部提拔时,首要前提是公司必须有员工符合空白职位的能力要求。这个前提建立在公司已经投入了一笔相当的成本,建立起来了一整套完善的内部培训机制。即,内部选拔要建立在已经对具备潜力的数名员工进行了培训的基础上;而外部招聘则直接引进市场中符合这个职位要求的人才。所以,外聘的成本要小于内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