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许多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基本结束,进入“产权清晰、职工身份一体化”时代,面对投资人的期望,当前最重要的事我认为应是“内部管理运作体制的改革”,本人觉得以下几个方面应值得分析和探讨。
一、“人力资源投资”理念要建立
从国营到民营,在改制中职工国有身份进行了彻底置换,为企业劳动力市场化提供了条件。从“人事调配”到“人力资源管理”最显著区别后者将人当作一种供挖掘、供开发的资源,既然是资源就要首当考虑其“使用成本”、考虑其投入成本、考虑其最优配置。“人力成本”理念使我们将人的配置、薪酬、培训、福利等纳入企业预算体系,“人力资源投资”理念让我们对“人力成本”的投入看着是一种长期投资行为,它面对的是长期收益,而不应该当着一种短期行为而采取“可不为之”态度(因为这可能影响当期收益的减少)。员工关系管理应从后台走向前台,逐步让企业内部劳动力走向市场化、资源化,“优质优价”、“效率优先”、按岗位需求推进最优配置,“同岗同薪”、“岗变薪变”、“按岗定薪”的原则将揭开人力资源管理时代的第一章。
二、“奉献”与“员工满意”
“奉献”理念从国有到民营,这种大公无私,吃苦在前的精神支柱不能丢,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我认为“奉献”理念应得到进一步延伸。企业内部劳动力的市场化,企业的管理者必将“员工满意”提上日程,从而获得第一资源——“人”的理解和“触发”,以实现企业运行的效益最大、最优原则,以期获得远程规划(企业长寿)的基础。由此延伸,奉献是一种内心“触动”,“自发而成”。当前从管理人开始,进行角色演变,推进内部服务行动;从让“员工满意”开始,推进管理活动的改进。“优质优量”完成本职工作是一种奉献,爱护关心帮助下属也是一种奉献,当然埋头苦干者,献计献策为企业赢得荣誉者更是“奉献”的楷模。
三、“信息流”要有——“绿色”通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