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制似乎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培训机制,高科技企业往往对其听而远之。但现在国内外一些高科技企业却又在重拾这种“祖传”法宝。据报道,在台湾省的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先生亲自带领实施师徒制。张忠谋认为,师徒制的精要包括四点,即自动自发的精神、创新、对客户的尊重,以及靠自己。
他先找了100个全公司的最高级主管来讨论这些事,频率是每两周一次,先由他针对公司前景和动态管理、客户导向、自动自发与创新、人才聘用与培训等主题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把公司内部符合以上要求的成功案例找出来与大家分享,并进行分组讨论,再由小组代表提出报告,把任何不同意见或问题、执行的障碍都提出来,他再向大家解答。他还计划亲自挑选两三位高级管理者,由他亲自担任导师。这种制度会落实在员工的绩效考核上,占员工成绩的一半,另外一半才是针对个人专业的部分进行评估,以决定个人的薪水增加幅度、员工分红比例。
“师徒制”剖析
在台积电实施的“师徒制”里,导师的角色包含了教练、顾问以及支持者。身为教练,导师会帮助徒弟发展其技能;身为顾问,导师会提供支持并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身为支持指导者,导师会代表其徒弟积极介入各项事务,进行游说,让徒弟得到更重要的任务,或运用权谋让他们升迁、加薪。
正式的师徒制度需要公司的支持和协助,许多组织都开始尝试发展师徒计划的做法。相对于没有参与师徒制的个人而言,参与非正式师徒制的员工在组织里有比较高的满意度、认同度和机动性。
由此所延伸出来的研究问题有二,其一是师徒制关系的形式或存在,比起师徒制的满意程度,更能说明在工作和职业生涯上逐渐增加的变量吗?其二是正式师徒制的阶层或部门,是否会影响徒弟对计划有效能的报告,或者徒弟的职业生涯或工作态度?
许多研究发现,对正式或非正式师徒制有较高满意度的徒弟,在工作满意、组织认同、升迁机会的满意度、职业生涯认同、以组织为基础的自我尊崇、程序正义等项目上,比起低度满意的徒弟有更高的满意度以及较低的离职倾向。而且,低度满意的徒弟比起没有师徒制度的员工还有更显著的差异,同时,最低限度的、无效能的师徒制与正面的工作和职业生涯态度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