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位置传感器

   2023-07-11 互联网2820
核心提示:  设p型层的电阻是均匀的,两电极间的距离为2L,流过两电极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则流过n型层上电极的电流I0为I1和I2之和。I0=I1+

  设p型层的电阻是均匀的,两电极间的距离为2L,流过两电极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则流过n型层上电极的电流I0为I1和I2之和。I0=I1+I2

  当光束入射到PSD器件光敏层上距中心点的距离为xA时,在入射位置上产生与入射辐射成正比的信号电荷,此电荷形成的光电流通过电阻p型层分别由电极1与2输出。>光电位置传感器制作工艺

  工艺流程为:清洗氧化→LTO→增密→光刻磷电极区→刻蚀→注入磷→去胶→推进氧化→光刻硼电极区→刻蚀→去胶→生长薄二氧化硅→第二次光刻硼电极区→注入硼→去胶→推进氧化→刻蚀→去胶→光敏区氧化→第二次光刻光敏区→注入BF2→去胶→退火→生长SN→光刻引线孔→刻蚀SN→刻蚀二氧化硅→去胶→反刻铝→湿法刻蚀铝→去胶→合金。

  其中关键工艺点包括:低温氧化工艺、二次光刻光敏区工艺、光敏区内外电阻率比控工艺。

  (1)低温工艺。低温掺氯氧化即TCA氧化工艺,其氧化层生长速率慢,厚度均匀,氯与硅不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氧化层缺陷密度低,它克服了高温工艺氯的腐蚀问题,可以制得高质量且厚度比较薄的氧化层。这对于半导体光电位置传感器的制作非常重要,在避免高温工艺的同时在低温工艺中有更大的选择余地。

  
  (2)二次光刻光敏区工艺。采用此技术,在第一次光刻后去掉胶层,进行氧化层的生长,约为500A左右;然后进行第二次光刻,透过二氧化硅层进行光敏区BF2的离子注入。这有两个方面好处,一是可有效地保护光敏区的表面,保护二氧化硅和硅的界面;二是利用其屏蔽作用制得满足器件要求的结深。

  (3)光敏区内外电阻率比控工艺。影响高分辩率的因素有结深、边界条件及有效光敏区内外电阻率之比等。对于同一种器件结构,光敏区在一个最佳结深条件下(0.32μm)有最大的分辩率。此时光电流大,分辩率高。最佳注入条件为:磷注入,能量为60Kev,剂量为4E15;硼注入,能量60Kev,剂量为1E13;光敏注入,能量为40Kev,剂量为4E13。当有效光敏区内外电阻率之比为25时,在整个光敏区域75%的范围内可得到均匀一致的位移分辨能力,这时的非线性起伏小于0.1%,PIN结构可得到0.5mV/5μm的分辨能力。>光电位置传感器的应用

  应用于定位系统中,模拟PSD对准物体的过程,确定PSD与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其应用系统框图如图所示:对准物体1的中心装有一高亮度的发光二级管2,PSD传感器4安装于微动。工作平台上;二极管发出的光束经过光学系统3聚焦后,将光点成像于放置在透镜焦平面上的PSD的接收光敏面上,这个光点信号经过前置放大电路5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A/D采样6,送入到计算机7进行处理。从而确定PSD对准物体平面上某一点的位置。当对准位置在测量范围内移动时,光斑与PSD两电极间的距离发生变化,使两电极输出电流随其光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通过测定传感器两电极输出电流的大小,便可知道PSD与对准物体平面上的某一点位置相对应。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