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者:管理无模式可言

   2023-08-21 互联网2520


目前企业中风行的“6S”管理和ISO900管理,也只是涉及到单一的层面,“6S”管理所解决的只是现场文明的内容,ISO900管理解决的只是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而企业管理涉及的内容何止这些,人力资源的管理、企业形象的策划、营销对策的制定、激励机制的建立、薪酬体系的设计等等,而每一项管理制度的建立,都必须结合产品特征、地域环境、政策环境等条件而进行。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在熟知各种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融会贯通,才能建立起适合于本企业实际需求的管理体系,这种体系应该是唯我独有,它不是某一种模式的简单翻版,而应该是多种模式的融合。

就拿薪酬体系的设计来说,如果我们采用前苏联的技术等级制,就会失之偏颇;采用日本的年功工薪制,由于观念环境的影响,可能水土不服;采用西方的绩效工薪制,可能对员工的勤勉工作有失不公。因此在制定工薪制度时就不能完全地去照搬某一种模式,但是却必须去了解各种工薪制度模式,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们的习惯观念,进行优劣分检,确定取舍,然后建立起一种综合性的薪酬体系,使它既能符合于员工们的心理要求,不至于与传统观念发生严重的冲突,造成员工们的普遍不满,又能成为激励员工关心企业,并为之勤奋工作的机制。这样的薪酬体系是没有什么模式可言的,因为它具有太多的个性特征,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无论是相对固定化了的模式管理,还是各种时尚管理,对于初学企业管理的人来说,都必须认真地去模仿,就象习字者临摹碑帖一样,但是熟悉以后就不能囿于某种成见或教条式的规范,要敢于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进行创新管理,并在管理的实践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反思,看看有没有被某种模式所束缚。比如在生产性企业中,建立ISO900质量体系管理,所讲究的是生产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它强调的是完善所有管理制度,对所有的过程都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对出现的问题都要落实纠正措施,并不允许同类现象的再次出现。由于行业的不同、产品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生产过程都能够实现这样的管理,有些产品在特殊的工序上,就会反复地出现类似的问题,而有些产品或工序总有意料不到的问题层出不穷地出现,面对这些现象我们就很难用完善的过程控制方法去解决问题,也许采取结果考核制度会更为理想,它可以在过程控制制度之外让员工更好地发挥作用,去防范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