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发火、骂人、打人才是嗔心,抱怨、批评、指责怎么能是嗔心呢?”说这句话的人其实对自己的心、对他人的心很少仔细观察过。如果对自己的内心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绝大多数抱怨、批评、指责都是因嗔心而发动的。此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所有的大发雷霆或者大打出手一开始都是以抱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抱怨、批评、指责就是嗔心。
有人说:“我批评自己的小孩,抱怨自己的丈夫,完全是因为爱他们,怎么能说是自私呢?”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我们需要警惕这种冠冕堂皇的狡诈说辞。实际上,我们是因为“爱自己”才去批评与抱怨自己的小孩或丈夫的,因为你觉得自己的小孩或丈夫是隶属于自己的,他们说的话或做的事不合乎你的意,会损害你什么(如脸面、或未来的利益等),于是你就抱怨与指责了。说白了,你就是因为“爱自己”才去批评、抱怨与指责的。
有人说:“对待那些无恶不作的人,难道不应该抱怨、批评与指责吗?”如果抱怨、批评与指责可以止息他人的恶,并且不给自己的内心留下阴影,那当然是可以的。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抱怨、批评与指责不但不能止息他人的恶,而且还会染污自己的心,使自己深深地陷于痛苦的泥坑之中。
抱怨能止息所抱怨之事吗?静下心来想想,如果有人抱怨、批评、指责我们时,我们自己心会怎样呢?——内心沮丧、抵触,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即使自己知道自己错了,也会故意将错误继续延续下去,这其实就是大多数抱怨、批评与指责所能得到的结果。佛陀在《法句经·双品》中说:“在这世上,恨绝不能止恨,唯有慈爱方能止恨,这是永恒的真理。”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抱怨、批评、指责这些基于“恨”而发出的行为,永远都不会止息我们所怨恨的事情,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得怨恨之事永远存在;要想去除我们不想看到的事情,我们只有用慈爱而柔和的方法,如包容、商量、劝说、教育等,才能去除所抱怨之事。其实,在菩萨眼里,永远不会有恶人,只有可怜人。人之所以可怜,是因为愚昧。人有愚昧,就会不清楚自己所做之事会产生什么结果,有时候甚至将明明会给自己带来危害的事情错误地认为会给自己带来好处,所以人是因为愚昧才会做错事,对做错事的人应当心怀悲悯才是正确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