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孙膑一样的经理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与自己有三种相对完善的结构有关,即:知识结构、思维结构和文化结构。这种人的文化结构就是他的文化理念,也就是他的为人处世的哲学,知进退,明得失,善于转化客观问题,充分调度直接和间接资源,把各种有利、不利的因素统统整合起来,转化为积极有利因素,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化腐朽为神奇”。
所以,每当职业经理人抱怨离开原来的舞台是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不利因素时,我就和他交流孙膑的故事。你若在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情况下,打胜仗是应该的,没有什么可骄傲的;相反在天时、地利、人和均不具备的条件下打了胜仗,才真正是值得称道的,才能凸显自己的价值。有人总会说自己运气不好,我说这不对,取胜固然有运气的客观因素,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内在的因素,靠的是己合。所以我说,职业经理人的舞台不是期盼来的,是自己打拼出来的!或者说眼前的舞台就是你最好的舞台——如果你真想干一番事业的话。
第二类,没有效益也没有过错,称之为“守摊型经理人”。有的人为官一生,碌碌无为,可也没有什么过错和大起大落,也能让企业维持日常运转。这是属于会管理自己的权力,而不会经营自己的权力,不敢大胆使用自己手中权力的“投鼠忌器”类。这种职业经理人大多是职业化程度高,而专业化程度不足,更适合相对成熟的企业。这类人,如果用错了,老板是很不爽的;用对了,老板也是很省心的。如果不是成熟型企业,这种人适合做行政后勤事务类工作,但企业在波动转型时,老板往往会感觉这类人太死板教条。殊不知,这种人有成型的文化理念,你让他改变是很难的,因而不要刻意改变这种人。也正是有这样的人,企业的相对稳定才有了保障,冲锋陷阵的人才能无后顾之忧。如果你的下属与你一个类型,他会和你配合很好;如果下属和你不一样,你和他都会很别扭。
第三类,既出成绩也惹麻烦,称之为“干事型经理人”。这类人在企业中通常毁誉参半,属于只会经营权力不会管理权力,就是常说的青苹果,想干事情,敢干事情,能干事情,但不太理会复杂的人际关系。这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只是冲劲日渐减弱,但观念也越来越顽固,照样不太理会人际关系,属于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化程度不够者。这种人往往自命不凡,瞧不起其他人,也讨厌一切与业绩工作无关的事情。一个企业,创新突破往往都是这类人完成的,业绩也是这类人创造的,一些老的规矩也是这类人打破的,可是麻烦也是这类人惹出来的。这种人往往给人不成熟的表现,作为上司可以理解其行为,但不值得大力表扬和提倡。就像司机一样,只管自己痛快开车,安全等其它一切要素全不顾,这种司机开的车你敢坐吗?虽然这样的职业经理人主观上没有任何恶意,但客观上很难行得通。如果你的下属是这类经理人,该用的时候大胆地用,该收的时候要及时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