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的价值天平中还有“大”与“小”,“先”与“后”等考虑,这与单个个体的利益关注的角度与思维模式是有相当差异的。这势必也会导致他与下属个体之间发生经常性的冲突。但这又从反面强调了发展信任的重要性,失去信任的领导者在任何失误面前都会显得脆弱。
尊重他人则是这四要素中最需要智慧的一环。在这里下属被放到了与你平行的位置上。
尊重意味着平等,意味着把对方当成成熟的人,有着同样责任感的人。
在分歧中,尊重意味着努力理解对方而不是迁就或简单赐予同意。做出理解对方的努力、与对方分担责任,主动转换角度思维,交流中表现出建设性,甚至明确保留不同意见、勇敢地指出差异、鼓励对方尽量继续细化与深入思考,这些都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尊重绝非只是不侮辱,或恩赐他人。
尊重意味着深刻地尊重他人的平等精神。尊重是发展信任和友谊的关键环节,尊重需要智慧,体察人心。以孔子在《论语》中对“仁”的阐述为例,在回答不同弟子在不同情景下的提问时,有很多种表面看来完全不同的观点,实质上孔子每每都在进入了弟子心中。孔子总是努力理解对方,孔子是尊重他人的典范。
尊重在沟通中还意味着并非以共识为目标。尊重他人的领导者很少动用“说服”的本领,他只是提供更多信息和角度与下属分享,也接受下属的角度和逻辑,他们沟通不是为了证明而是发现!
以上四点可以被看作是有效领导者的行为特征,但更精确和有启发的说法不如说是领导者的素养或品质,因为这真的是修炼后才能自为的境界。写到这里我想起了老子的话:大道如此简单,听我之言并信守它就会获益,但却很难。因此,在这个世界上圣人也只能身怀宝玉蒙受风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