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年轻员工的好雇主

   2023-09-13 互联网2310


规模不是很大,年轻人居多是如今中国高科技公司的特点,对这样的企业来说,能否有融洽、公平、宽松、协作的工作环境对调动年轻人的积极性尤其重要,但是中国的员工从受教育阶段开始似乎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竞争状态中,缺乏沟通。

比如,据说前些年北京一些著名高校一直是按实名制每学期把成绩单贴到学生宿舍门口,谁的成绩好就可以领取奖学金、比别人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因此可以有出国的机会,“在这种竞争的环境下大家怎么可能合作呢?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对在企业的协作是非常不适合的。”空中网总裁杨宁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也是企业找不到满意员工的原因之一。

杨宁本身更多接受的是西方教育,在比较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时他认为,西方学校的课程设置使自己受益匪浅,他们不像中国这样设置很多考试,而是给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比如通常会把学生组成各种小团队,给他们一些商业模拟情境,让他们共同想出各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如何同别人协作的习惯,而现在高科技企业最需要的也是这种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人才,但这两项恰恰是中国学生所最缺乏的。

在中国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员工,要想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特别需要有快乐的工作氛围和畅通的沟通渠道。在当前中小规模的企业中,老板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下属一起喝茶、搞周末聚餐,成为了和员工交流的一种流行方式,也成为一些企业在招聘时的宣传资本。

“刚创业那会儿我们也曾经常搞这样一些活动,十几个人一起滑雪、聚餐很是热闹,但现在这种方式基本不行了。”吴刚则进一步解释说,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员工不断增多,大家的需求不同了,有时候老板的想法未必适合年轻人,“比如周末的聚餐,我个人比较喜欢到高档一点的饭店吃饭,在那里我可能会吃得很开心、很尽兴,但一些年轻员工到了那种地方可能就会感觉很拘束,放不开,这样的聚会,他们未必会真的高兴,可能根本也谈不上什么沟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