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争食”中概股私有化 获利之路仍遥远

   2023-02-10 互联网6380
核心提示:2013年5月24日,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定格在了27.42美元每股。长达8个多月的私有化过程终于结束,这让分

 

2013年5月24日,分众传媒在纳斯达克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定格在了27.42美元每股。

长达8个多月的私有化过程终于结束,这让分众传媒董事长江南春松了一口气,同样宽心的还有分众传媒背后的PE们,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盆钵满溢的明天。

但他们能如愿吗?

近年来,随着在美中国概念股私有化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PE)在中概股企业“海归”途中,扮演着铺路人的角色。

万得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4日,已有40 家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宣布或完成了私有化。其中20家企业在私有化进程中有PE参与。

除了中信资本、光大控股等本土PE,凯雷、霸菱亚洲、红杉等知名机构亦出现在这些私有化企业联合出资方的成员名单里。

“在中概股股价低迷的时候,PE巨头看到了潜在的获利机会,先私有化,然后进行包装在A股或H股上市,这一退一上中出现套利机会。” ChinaVenture投中集团高级分析师冯坡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但现实是,随着国内市场不振、股价虚高泡沫被挤压、IPO实质性暂停……PE们的“争食”,何时能带来真金白银呢?

PE们“出手”的逻辑

意图中外市场市盈率差距

中概股是指在海外注册和上市,但最大控股权(通常为30%以上)或实际控制人直接或间接隶属于中国内地的民营企业或个人的公司,其主要上市地是美国、香港和新加坡。

2010年以来,在接连遭遇做空等作用下,中概股退市数量不断增加,远高于同期新上市数量。

仅仅今年上半年,已有7家公司宣布或完成了私有化,其中4家已完成,而同期只有兰亭集势一家公司赴美IPO。

“价值被严重低估和生存环境的恶劣,是促使很多企业选择私有化的主要原因,他们试图寻求更好的环境并蛰伏等待将来的机会。”冯坡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以安博教育为例:由IPO时的10美元/ADS(美国存托股)狂跌到近期接近1美元/ADS,已严重背离了上市的初衷和融资功能。而且每年还得花费巨额的上市维护成本,除了定期公布财报,还得时刻受到美国SEC、中美媒体、公众和投资者的“关照”。

私有化一般需要大量的融资,这种融资往往是以目标公司的资产为担保的贷款,以及向私募股权公司出售普通股或优先股实现。“在私有化的收购方里,一般包括大股东、管理层和战略投资者这三类。其中,PE与管理层收购相结合是最主要的模式,也是传统PE经典的运作领域。” 曾经投资过一家私有化退市公司的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梅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A股的高估值无疑是吸引海外“游子”回归的最大动力,这也是PE们投资私有化的逻辑。 纽约上市的中国概念股的市盈率只有几倍,两三年前国内同类上市的中概股市盈率则有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国内PE私募基金购买上市公众股份以后,重组架构后可以回A股上市,赚市盈率的差价。

就分众传媒私有化,有私募投资经理给记者算过一笔账:宣布私有化之前,分众传媒的市盈率约为13倍,对应的市值约为160亿元, 但在国内A股市场,主流传媒股的市盈率在20~30倍之间。 以此计算,分众市值将达到310亿元。

“而此时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处于高位,A股仍处于低谷,假以时日A股好转,其市值突破400亿甚至500亿元也完全可能,进退之间就是几百亿的套利。”上述私募投资经理告诉记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