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争食”中概股私有化 获利之路仍遥远

   2023-02-10 互联网6380

最新的例子是,PE巨头黑石愿意参与文思海辉的私有化。

知名财经评论人冀勇庆向记者表示,PE巨头黑石之所以愿意接盘文思海辉,是因为如果公司私有化之后,公司就不会再受上市公司众多条条框框的限制。此时黑石可以选择让管理层进行激烈的重组,比如大规模关闭不盈利的工厂和业务,大规模裁员,进行全方位的业务转型等。

冀勇庆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公司私有化之后,进行一系列运作,被投资公司的业绩往往会有很大的改善,黑石再把公司重新包装上市,就可以大赚一把。”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PE获利之路仍遥远

近年来,PE机构数量激增,竞争激烈,再加上国内IPO市场停滞,私有化投资成了很多PE公司的投资新思路。

花旗集团并购银行家科林·班菲尔德在接受采访时说,由于私有化,在美国或新加坡上市的中国企业可能是亚洲并购银行家的盛宴。对他们而言,这将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收入来源。

然而这一切的美好想法都是以PE们完成投资公司的“上市”然后完美退场为基础的。如果回报来源和退出路径仍是未知数,风险也是空前的。

在私有化的过程中,由于私有化的投资成本较高,退出时间不确定、环节多、条款设计要求高,PE与管理层、创始人之间的博弈更加复杂,只有熟悉海外市场规则的PE才可能获得成功。

财务顾问公司Duff & Phelps大中华区资深顾问李德泰表示,私有化交易时间长、复杂程度高,诉讼总是包含非常大的风险。

当要约价格或者收购条款没有获得重要股东的认可,或者其他任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私有化就会夭折。而且这种情况下,PE作为要约方需要承担私有化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

据悉,私有化退市程序一旦启动,就涉及到大量的费用。会计师、财务顾问、法律顾问、融资费用,以及潜在的诉讼费用,单中介服务费一项就可能花上数百万美元。

“专业中介机构通常计时收费,而工作时间非常弹性和不可控制,加之每个私有化案例的难度和进程都不同,长时间的等待将导致收购方费用和风险加大。这些费用,PE公司根本无法控制和预测,有时可以高达数千万美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会计师事务所高层人员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从近两年成功私有化的案例来看,花费时间最短的如环球雅思和经纬国际,分别用了一个月和两个半月。而通常的时间都要4~7个月,同济堂和泰富电气耗时则达一年。

即便是成功私有化以后,也才仅仅完成了回报路径中第一步,顺利抽身退出才是最关键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果基本面不行,咸鱼翻身也很难。” 对中国概念股私有化观察多年的香港私募基金投资经理徐水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很多私募投资者向记者表示,在中国目前待上市的公司有800多家,新进入者几乎没有空间。 他们不再认为从美国退市的中概股到亚洲股票市场再上市是一件十拿九稳的事情。而且截至目前,近些年退市的中概股公司没有成功再上市的先例。

“只想低价进入高价退出,但是从低价到高价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想过吗? 中国PE行业还不够成熟,有的PE为了做项目而做,未必想好了未来。” 徐水告诉记者。

5月22日晚,蔬菜种植企业利农国际宣布收到董事长、CEO和红杉共同发起的私有化要约,欲以4.01美元/ADS的价格进行私有化,这是关于中概股私有化的最新消息。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