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对于电商来说,到底是不是冬天?显然是。但是从根本而言,人类的商业活动,正在向网络转移,电子商务能和传统商业形态两分天下,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吗?答案也是肯定的。
我还清楚地记得,在阿里巴巴十周年的庆典上,一身白衣的马云发表过一次后来被称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在那次演讲中,他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很宏大的梦。在那段时间前后,他提到要为淘宝招聘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因为淘宝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生态体系,这个体系要如何运转,没有任何前人事迹可以借鉴,只能自己摸索。他希望这些学者们可以提供帮助。这也是电商行业共同需要的人才。
从某种意义上,马云和小二们一样,都是那个突然被蜘蛛咬了一口的平常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拥有超能力的蜘蛛侠。这很可能也是电子商务行业大多数拿到亿元融资的精英们午夜梦回的感觉。可是,更大的能力意味着更多的责任。
回首看电子商务14年的惊涛骇浪,启发良多。
1997年和1998年,美国股市上市明星股分别是Amazon(亚马逊)、eBay(易贝),而国内当时的电子商务领导者8848却在临门一脚中失利,错失了通向股市的最后一班车。事实上,从1997年起,美国资本市场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投资额几乎达到门户的10倍以上,而中国电子商务公司获得的投资却不足门户的1/10,资本投入严重不足,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先天发育不足的根本原因。到2003年,eBay和Amazon的活跃用户均在3700万左右,虽然只占全球网民数量的5%,但是却为电子商务奠定了鲜明的标杆。2004年伊始,中国电子商务无意中发生了一个标志性事件。阿里巴巴一举获得8200万美元的巨额融资(与当年三大门户纳斯达克上市的融资额相当)。有了8200万美元的雄厚实力,阿里巴巴发力狂飙,开始具备成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导者的基本条件。这是中国电子商务的一大幸事。有了行业的领导者,受益的不仅仅是领导者本身,而是所有的电子商务公司,以及电子商务行业本身,而最大受益的则是数亿消费者。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首日股价收盘逼近40港元,市场价值超越250亿美元,一举超越了中国互联网原本遥遥领先的腾讯和百度两大公司,更与价值只有20多亿美元的三大老牌门户遥遥拉开距离,中国互联网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当时全球互联网四强的市场价值分别为谷歌(2000亿美元)、eBay(500亿美元)、雅虎(400亿美元)和亚马逊(250亿美元),阿里巴巴的250亿美元仅仅是B2B(企业对企业的营销)部分,还不包括支付宝和人们更看好的淘宝。阿里巴巴的这关键一步,给中国互联网找到了方向,其后电子商务进入融资高潮,也就顺理成章了。十多年来,互联网翻天覆地,此起彼伏。但是在2012年,美国四大老牌巨头中,谷歌、亚马逊、eBay和雅虎,电子商务占据半壁江山,即使有Facebook(脸谱网)的加入,也无碍电商的持续增长。可见之未来,天猫商城、京东商城与凡客诚品等等重量级有代表性的电子商务公司上市只是时间问题。苏宁易购、万达电商与国美商城等传统企业的电商之路也会越来越多实践。其他中型的垂直电商也能有自己的空间……
十年之前,网商还只是一个概念,十年之后,网商已变成一个职业。
就像马云一再强调的那样:十年之前,我们就提出了‘网商’的概念,那时候,我们相信,21世纪只有一种商人,就是“网商”。
电商的一切惨烈、光荣与梦想,都像暮色里的草一样,伴着时光,无声地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