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贝:跨文化经营的秘诀

   2023-01-12 互联网7700
核心提示:多数中外合资谈判失败,都是因为管理模式不合拍正式进入中国前,倍耐力(Pirelli)用了十多年,只做了一件事情寻找理想的合作者



多数中外合资谈判失败,都是因为管理模式不合拍

正式进入中国前,倍耐力(Pirelli)用了十多年,只做了一件事情—寻找理想的合作者,他们几乎谈遍了中国所有轮胎生产企业,漫长的让人不解,很谨慎、保守。不过,Pirelli就是Pirelli,一旦他们选准了对象,就会快刀斩乱麻,用最短时间把合作细节敲定。倍耐力亚太区CEO白贝说,从接触华勤到确定合资,只用了3个月时间。

华勤的全称为华勤橡胶工业集团,是全球最大的输送带制造商,年销售额超过150亿元。2005年,倍耐力进驻中国与华勤合资,以山东为根据地,开始了连续6年的猛劲增长。一切从零起步,目前员工已到几千人,2010年销售额45亿元。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倍耐力仍是一个绕口而陌生的名字,完全不像它的几个竞争对手,普利司通、米其林、固特异等,早已大名远扬了。

倍耐力并非刻意低调,这与它的定位和策略有关。作为世界500强,也是意大利仅次于菲亚特汽车的第二大企业、全球第四大轮胎制造商,倍耐力的显赫经历,常常与F1、国际米兰、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兰博基尼,这些顶级的代名词密不可分,对于这个高端轮胎品牌来说,在中国,它亲近普通消费者的方式,一定要符合百年来的传统和个性,不然,它宁愿被误解为保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