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师的企业家精神

   2023-01-12 互联网7280
核心提示:  阳光电源有点像新能源领域的英特尔。对英特尔来说,所有数据都要在它的处理器上流入流出,对阳光电源生产的逆变器来说,新能



  阳光电源有点像新能源领域的英特尔。对英特尔来说,所有数据都要在它的处理器上流入流出,对阳光电源生产的逆变器来说,新能源发电设备产生的直流电都必须经过它才能变成交流电,并入电网或者离网系统。位于合肥的阳光电源有限公司掌握着中国新能源逆变器60%以上的市场份额,2009年销售收入较上年增加了82.8%,同时也获得了领先风险投资机构成为基金的青睐。

  想要占据这一位置,在1997年似乎还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那一年曹仁贤从合肥工业大学电气学院的教师岗位上离职,创办了阳光电源。当时还没有尚德、赛维,新能源的应用还只限于南疆铁路、西北牧区这样的小型离网发电系统,公司吃了上顿没下顿。

  不过,曹仁贤还是坚持了下来。当机会来临的时候,这位有准备的人走在了最前面。坚持,加上不安于现状的冒险精神,或许是阳光电源这家相对来说既无明显地域优势、又无明显人才优势的高新技术企业能够走到今天的原因。

  曹仁贤说过“企业失败的理由各式各样,成功的理由只有一个”,即在恰当的时刻做了恰当的事情。

  首先,企业创办前5年,通过生产传统电源产品维持住企业,曹仁贤将营收投入新能源电源产品的研发。公司销售总监郑桂标回忆,企业创立之初,曹仁贤曾经站在一块小黑板前给他上了20分钟的产品知识课,他囫囵吞枣记下后,马上就到客户那里去游说;在福建,为了推销产品,他甚至为客户单位的每台计算机义务杀毒。在这样的情况下,阳光电源仍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

  其次,趋势渐趋明朗之时,曹仁贤大刀阔斧砍掉非核心业务,将资源集中到新能源电源产品上来,做透利基市场。尽管在传统电源领域已经小有名气,曹仁贤还是先后砍掉了UPS(不间断电源)和应急电源领域两块现金流业务。对一家成长中的公司来说,一下少掉几千万元的销售收入是一个重大决策。公司光伏产品线总监赵为说,曹仁贤首先想到的不是做大,而是做新。

  第三,行业起飞的时候,和成为基金等国际股权投资基金联手,把公司发展到新的台阶。

  与此同时,伴随企业发展,创始人也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在阳光电源,人称曹仁贤为“曹老师”。事实上,公司很多研发人员都是曹的校友,甚至是师兄弟。不过,如今的“曹老师”已经完成了由“子弹”到“造武器的人”的转变,可以坐在屋子里从容地谋划些未来的事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