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跨界原则。真正有意义的问题不仅仅是问谁是我们的客户,而是应该问谁不是我们的客户。非客户肯定比客户多,我们要想怎么样把非客户变成客户。娃哈哈的营养快线打破了牛奶和果汁的边界。奥巴马竞选的胜利也是把非客户变成客户的一个过程,他问的是“谁过去不参与政治,能不能把这些人带入政治的体系,改变政治的游戏规则”。我们要考虑怎样把非客户变成客户,把替代品的使用者和互换品的使用者变成行业的使用者。
六是共性原则。传统战略特别强调瞄准目标客户以实现客户特性的最大化。我们很多的战略定位都是强调某个细分市场的消费者的一些特性。战略创新更关注不同细分市场的共性。通过为不同的目标市场提供不同的产品,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怎样打造一个产品把共性结合起来,用这种产品来跨越不同的细分市场,而不是瞄准哪一个细分市场做不同的产品。
七是颠覆原则。我们一般的习惯思维是把一个产品瞄准主流市场。实际上成长的最好路径是在主流市场之外找到一个非主流的立足市场,把这个商业模式打造出来,最终把这个商业模式延展到主流市场,这对主流市场造成的冲击会大得多。从持续成长的路径来讲,我们应该做一个从低到高的商业模式的延展。
八是开放原则。它强调的是商业模式的开放。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怎么找到一个模式,不断地把外面的想法拿进来,打造一个开放性的平台。开放模式意味着企业边界的开放,如何打造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有效地把供应商、消费者、竞争对手、创业者、国家和大学实验室的能力为你所用,而不是为你所有。 摘自《长江》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