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职业经理人与民营企业的博弈

   2023-02-10 互联网5830
核心提示:【摘要】随着中国经理职业化进程的推进,家族式治理模式面临着管理转型,理论上中国民营企业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做法分离企业

    【摘要】随着中国经理职业化进程的推进,家族式治理模式面临着管理转型,理论上中国民营企业应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做法分离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引进职业经理人。然而,目前中国职业经理人要进入民营企业却存在着较大的障碍,原因当然有民营企业自身的经营体制问题,但中国职业经理人本身也存在着令企业不满意的方面。因此中国职业经理人与民营企业存在着一种欲进不能的博弈。   

    【正文】

    及早找寻企业继承人,是众多家族式治理企业所关心的问题。那么,企业继承人是从企业外部寻找还是从家族内部寻找呢?事实证明,当前空降的职业经理人还很少起到很好的效果。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真正要让“空降部队”发挥作用,需要从人治转向理性权威,职业经理人才能发挥作用。企业过去是粗放式经营,没有任何管理规范和标准。在这种以人治为主导的企业环境中职业经理人有能力也使不出,拳头打出去没有回应。同时企业尚未建立基于战略的有效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企业内部是黑箱运作,老板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就难以形成信任关系,不能有效授权,职业经理人也无法施展才华。也许我们不该把所有的问题都归为家族企业,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是否都是那么优秀,是否愿意或者能够进入中国民营企业的管理,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中国职业经理人存在的问题

    如果说中国职业经理革命的萌芽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那么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诞生则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阵痛。

    改革开放前,中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国家指令的执行者。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体制从计划向市场转变,乡镇企业、企业在探索中求改革。随着国家利改税、承包制、股份制等政策的实行,开始冲破旧体制对生产力的禁锢,促进了生产力的。从表面上看是搞好了企业,但从整体上看“放权让利"式的改革没有触动传统企业制度的基本框架,企业并没有真正成为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十五大重申建立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这为中国职业经理人的发展、成长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有职业经理人来经营管理企业,因此用现代企业制度改造企业,最迫切的任务就是造就一批职业经理人。但是中国职业经理人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舞台缺失,中国经理职业化的进程缓慢。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就考虑建立中国企业经理职业化的问题,但是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经理职业化的进程发展并不快,根本一个原因就是职业经理人缺少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2、经理人职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认同。职业经理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中专门从事经营管理的主要人员,他们不是资本的所有者,也没有行政级别而是一种职业——一种有风险的职业——掌握企业的生死大权。

    然而在中国,尽管各方都在呼吁职业经理人的涌现,但真正对职业经理人的价值似乎看的并不很重,这一现象在企业中尤为突出。中国的人才市场是十分活跃的,在近几年来的活动中人们看到了对职业经理人的大量需求。

[1]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