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管理评论[]消息:无商不奸,无奸不商。是中国对商人的传统定义,这种定义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无产人类对有产人类的阶级仇视。
在大多数人的眼时里,奸商总是在肥头大耳的脸上长着一双细长而狡诈的眼睛。他们总是在别人走投无路的时候见死不救,在别人孤立无援时落井下石。他们象葛朗台一样吝啬小气、象妓女一样见钱眼开、唯利是图。
他们在“诚信经营”的店面里以次充好,在“童叟无歁”的招牌下缺斤少两。
“文革”时期主席把中国人的职业等级与社会地位分配并明确划分为“工、农、兵、学、商”,可以看出我们伟大的领袖对商人的厌恶和蔑视;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对金钱的观念的转变,这五个等级被改变为“工农兵--学商”。不管人们的意识形态如何改变和调整,“商”已经是现代人奋斗的最高目标了,而人们对“商”的态度或对“商”的理解也已大相径庭了。
但“商”的本质却永远是“利”,只要有对“利”的“欲”望存在,从商的人就必然会被“熏心”。而在现在社会下的商人们的“奸”却做得越来越“忠厚”,越来越“诚恳”。
这种新奸商们的典型造型无非是:
1.大企业家的形象;
2.大慈善家的形象;
3.大人物的形象。
第一种形象是大企业家。
1983年创立的世界500强之一,美国世界通信公司,2002年却因做假帐达71亿元而被调查后破产;
安达信一直被视为是世界最讲诚信的,以严格正派的特色而成为全球第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代理美国2300家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全求84个国家设有分公司,390个分公司,4700个合伙人8.5万个专业人员;但由于在对世界通信公司的财务审计中造假欺骗,而于2002年8月宣布退出从事了89年的上市公司审计业务。
这是轰动美国也轰动世界的案例,但在中国仿佛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在意或者在意之后马上就会轻易地忘记掉。
有一次我和一位在中国的企业界功成名就的企业老总谈到这件事时,他沉呤片刻对我说:“这种事在中国不会发生”---他说的“这种事”,指的是上述两家企业“破产的事”在中国是不会发生的。
我深深地理解其中的含义,有一次这个老板的副总跟我说“我们老板现在打个喷,至少有几个人会感冒,一个是银行的行长,一个是市长”。因为他欠银行的钱太多了,而他和市长的关系就不用多说了。所以现在有人说:在中国办企业,两只手都要硬,一手抓市场,一手抓市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