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资讯百科知识品牌文化送给行业整合者的六条戒律

送给行业整合者的六条戒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05-15

浏览量:    

核心提示:行业整合是一统江山的英雄事业,其前景之壮美,往往引得雄心勃勃的管理者怦然心动。如今,整合正在奶乳业、汽车业、水泥业、报业

    行业整合是一统江山的英雄事业,其前景之壮美,往往引得雄心勃勃的管理者怦然心动。如今,整合正在奶乳业、汽车业、水泥业、报业等诸多行业进行着。然而,“荡平天下”谈何容易,其中的艰难险阻、殚精竭虑,非常人所能想像。不幸的是,在国内有机会从事这项事业的管理者毕竟不多,从事过这项事业又愿意把经验和见解与别人分享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管理者几乎没有什么前事可供参考。

    从1993年到2000年这七年里,我担任华润创业啤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正好经历了中国啤酒市场的一波行业整合浪潮。在此期间,我主持收购了8个啤酒厂和一个纯净水工厂。作为执行董事,我的职责不仅仅是收购企业,还要执行华润啤酒在中国的战略,提升这些被收购企业的效率。因此,我们必须为每一个收购过来的企业重新制定经营战略,并按照新的战略对它们的运作、体制、产品、人员及市场进行调整。这是一段使我能用X光机对中国的市场和企业进行透视的经历,它帮助我完成了在中国进行行业整合的思考。其中,我获得六条戒律,对后来者或许有所帮助。

    戒律一:不要被人均消费量所误导

    整合者常常把对市场潜力的估计建立在平均数的对比上。一个常见的简单逻辑是,中国消费者的平均消费量是A,美国的是B,世界的是C,A与B、C相差数倍,因此中国市场前景广阔。20世纪90年代初,啤酒行业也流行这个逻辑:1990年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只有5.4升,而美国则是92升,世界人均消费量是20升。在1985~1995年这10年期间,中国啤酒销量每年平均增长18%,人均消费量增加了2.5倍。如果按这10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国在2000年就可以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大国。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世界啤酒行业的巨头们无不欢欣鼓舞。认为中国是这个星球上最后,也是最大一块尚未开发的啤酒市场。在这个市场上的胜负,将决定每个公司在世界啤酒行业的最终排名。于是,全球前15大啤酒商在5年内几乎全部涌进了中国,四处购并,新建工厂。然而十年过后,情况怎么样?至少有好几家大名鼎鼎的企业已经全部和部分撤出中国,剩下的大部分还在为达到盈亏平衡而苦苦挣扎。

    既然市场前景那么好,为什么大多数从业者都在挣扎呢?我相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啤酒商,包括老练的国际啤酒商都被上面那些中国啤酒行业的统计数据,特别是平均数误导了,虽然有些企业至少都花了上百万美元的中国市场的调查费用。

    我曾看过3份由不同的市场调查公司所做的有关中国啤酒市场的调查报告。尽管这些调查报告都不同程度地提到了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可是它们无一例外地对中国啤酒市场都做出了乐观的估计。商人是天生的冒险家,面对这个巨大的液体金矿,尽管对这些统计数据背后的实际意义尚未完全搞清楚,就都争先恐后地跳了进来。可是这些抓住了机会的啤酒商们,进入中国之后才逐渐理解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中国13亿人口中,有9亿是农民。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是城市居民的1/3,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曾喝过甚至没见过啤酒。可是中国农民的人均啤酒消费量是多少?这是没有统计数据的。就是有,也没用!因为沿海农民同中西部农民的收入水平也相差巨大。

    因此,把主要是4亿中国城市人口喝的啤酒总量,平均算到13亿人口头上,其中包括9亿很少喝啤酒的农民,得出的中国人均啤酒消费量是一个明显的误导—让人感到作为啤酒主要消费者的城市居民仍然口渴得很。

[1]      

上一篇 : 北大教授为茅台发布会言论道歉             下一篇 : 烤箱 烤箱和微波炉的主要用途和区别

版权声明:

  1.华商贸易网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本网未注明出处和转载的,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 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或有其他诸如版权、肖像权、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伤害,并非本网故意为之,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将立即加以更正。联系邮箱:me@lm263.com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投资理财 | 企业管理 | 成功励志 | 市场营销 | 范文大全 | 智慧人生 | 创业指南 | 贸易宝典 | 百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