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过冬需要文化思维

   2023-02-10 互联网6470
核心提示:百年不遇的冬天来了!”一片惊呼声中,我国的实体经济正在不同程度地遭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在一部分企业的眼里,这个冬天来得

    百年不遇的冬天来了!”一片惊呼声中,我国的实体经济正在不同程度地遭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在一部分企业的眼里,这个冬天来得似乎有些突然,让人措手不及。事实上,正如四季轮回不可阻挡,商业社会不可能永远是春天,这是一个必然的经济规律。既然我们无力扭转外部环境的变迁,那么,身处寒流,又该如何行动呢?

    我认为:此时此刻,企业的领导者最需要的是一种文化思维,即:从的高度追问当前困局的内在成因,并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主动迎击挑战,实现战略突围。    

    一、企业文化是冷暖不一的根本原因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在金融的寒流中,一方面,大批企业陷入停产、限产甚至破产倒闭的困境;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却如同傲雪的腊梅,迎风怒放,呈现出勃勃生机。

    同样是冬天,为什么冷暖不一、两极分化呢?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

    首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被金融风暴摧垮的企业多半心虚体弱、早有隐患在身。

    很多企业所感受的寒意无外乎有四个方面:一是资金短缺,现金枯竭;二是订单萎缩,产品滞销;三是人心浮动,人才流失;四是伙伴拆台(包括供应商、经销商、银行等),雪上加霜。这四种现象的形成内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企业文化的缺失!现逐一分析如下:

    第一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危机感和专注、稳健的经营理念。一些企业对市场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一路高歌猛进、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还有一些企业对自身能力过于自信,野心十足,无节制地进行多元化扩张。东莞合俊玩具厂的破产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家全球最大的玩具代工企业热衷于资本运作,一方面受客户订单的驱使一味扩大产能、收购雅田玩具厂等企业,一方面盲目投资福建银矿等非关联产业,最终导致战略失控和资金链断裂;

    第二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创新理念。一些企业不注重研发投入和创新,产品或服务没有核心竞争力,要么完全依赖国外订单,要么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或者技术落后、产品老化、营销策略过时,在市场上完全受制于人、处于被动地位;这类现象在加工贸易型企业中尤为普遍;

    第三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在于缺乏真正尊重员工、重视人才的理念。一些企业尽管高喊“以人为本”的口号,但在实际操作上言行不一,长期以来任意克扣工人工资、恶意拖欠工资,严重侵害了员工的切身利益、伤害了员工的感情,导致劳资关系紧张、微妙,员工对企业情感疏离、不信任、无归属感,对企业的长远无信心,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差。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员工们军心动摇、“树倒猢狲散”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又怎么可能做到上下一心、和衷共济呢?

    第四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在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诚信经营理念。一些企业长期以来对供应商、经销商等上下游客户不能够做到平等对待,将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视同儿戏,彼此没有结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缺乏互信、互助的合作基础,因此,出现“墙倒众人推”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