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起事后,腐败的八旗兵毫无战斗力,一败涂地。曾国藩慷慨以国事为己任,以乡兵与之对抗,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压制住了洪秀全。战功上报朝廷,“领导”欣喜之余有一哀叹:“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因为曾国藩的湘军都是其一手培养的亲兵,上级怕曾国藩不仗义,打败洪秀全之后再北上将朝廷连锅端了。于是,在曾国藩的部属中大行离间之计,吓得曾老也赶紧抓住一切机会向上级说明自己没有谋反之心。类似的事情,中国历史上多有发生,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和岳飞的“莫须有”应该也属于这一类情况。
我要借这些故事说明的,是企业中关于“带队伍”的问题。管理者要有带队伍能力,这几乎是所有企业领导人的共识。但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管理者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不理你这一套,二是将队伍带成了“自己人”。
管理现实中,大部分管理者对“带队伍”问题持不以为然的态度,因为中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有一些管理者,因为工作的需要和自身性格的原因,愿意善待部下,注重组织中要创建和谐的氛围。结果是,往往将自己的队伍带成了“亲兵”或“私兵”。这样的例子在企业里俯拾即是。比如,在一家企业的一个分公司,经理对属下很关心,与几个核心成员变成了“大哥”与“兄弟”的关系。一次,“大哥”工作出了一个差错,上级要调整他。几个“兄弟”多次找到公司领导请命,声言“要撤连我们一起撤”,“就愿意听大哥的,谁来了我们也不听他的”。结果是,经理被调整了,几个“兄弟”一起“抵制”新任经理,搞得鸡犬不宁,其中的一个“兄弟”居然愤然离职。最近在一家企业也发现了这样的情况,到几个下属单位,大家都有其乐融融的“家庭般”的感觉,比如说领导经常请我们吃饭,对我们很爱护等等。但是,说到与其他单位的关系,或者与公司的关系,却普遍带有明显的“离心”倾向,“自己人”、“自己的事情”和公司的事情分得很清楚。我不知道这家公司的领导如果了解这种情况的话会作出怎样的判断。这样的状况,你不能说管理者没有带队伍,但是,我总是感觉这和领导要求的带队伍的意思不一样,或者说,带出的队伍不一样。所以,怎样能够让管理者带队伍,同时带出符合公司整体利益而不是小部门、小单位和小圈子利益的队伍,确是一个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