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谈判中销售人员的“聚焦”问题

   2023-03-08 互联网4490
核心提示:前段时间曾经“客串”一经销商朋友的顾问前往宝丰酒厂和对方高管成员进行了一次谈判。之所以对这次普通的合作谈判印象深刻,是因

    前段时间曾经“客串”一经销商朋友的顾问前往宝丰酒厂和对方高管成员进行了一次谈判。之所以对这次普通的合作谈判印象深刻,是因为这是第一次作为“乙方”经销商的角色介入谈判,而以前都是作为“甲方”厂家人员出现在谈判中。进而通过这两种谈判角色的互换,对合作谈判核心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当一次谈判开始后,无论你曾经涉足的行业经验,还是个人从业经历、阅历等等,其实整个谈判的进程是被你固有的根本性态度和倾向所左右,换言之,你的谈判哲学在主导一切。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谈判风格就有什么样的谈判哲学。总结起来,谈判风格无非以下几种:攻击支配型,建设分析型和亲和顺从型。

    建立在上述谈判风格之上的谈判哲学,不可回避的牵扯到几个词语:目标期望值,讨价还价、底线……而这些,都是建立在自身利益的维护和目标达成上,对这些敏感问题的坚守,作为一名人员来说是应该且道义许可的——但这不是核心。

    在酒业残酷且同质化日趋(明显或严重)的今天,厂商彼此选择的宽泛程度相对空间是很大的,但并不是说按照自己的标准就一定能选择到合适的合作,我们更多的是在建设性的挖掘潜在合作伙伴。那我们可否说合作谈判的焦点不应该是各自的利益拼争——坚守自己的利益不要放在首位——而是充分考虑对方的利益。这个新的合作谈判的“聚焦”问题,一定程度上会动摇你原先的谈判哲学,但结果也许是乐观的。

    首先,一定要在双方有争议的问题中找到解决方案。

    厂家销售人员,在前往一个市场进行招商合作谈判前,总部制定的销售政策已经是烂熟于胸,到达目标市场后,细密的市场调研并结合当地市场特点,系统地拟定出市场启动实施规划,客观的说,在这些环节上,我们几乎都是站在厂家的角度“武断”的定义市场特性。而实质进入谈判阶段,与经销商关注的问题根大多是风马牛不相及。争议的焦点不外乎,首批打款,厂家销售人员以开口就是几十万,有理由吗?市场支持,厂家观点多为先铺货陈列,覆盖率达到一定比例后,再考虑投放,但经销商的观点恰恰相反等等。

    这些有争议问题的几乎是销售人员在谈判中司空见惯的,但更多的是我们的销售人员采取“避实击虚”的办法,过度彰显自己的魅力,厂家实力,产品质量,样板市场如何如何等等。视经销商关注的问题而不见,这样的谈判过程怎么能不艰辛?万不能把自己的轨规矩强加给经销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