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分享:从冯先生的两次不同环境下都成功空降的实例中,笔者认为其成功之处在于:
1.审时度势,区分对待:第一家公司由于条件不够成熟无法直接影响老板,先在同事中无声地造势,由同事的认可去影响老板对自己的看法,即:用外力提升自己在老板心中的地位;而在第二家,则直接与老板面对面地要求执行权、行政权,在认可与授权下直接用业绩去稳住自己在老板心中的位置。
2.知己知彼,百战不怠:在第一家公司先分析数任市场部经理的离职(离岗)的原因后,用以退为进的方式稳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而在第二家公司则先放任自由,让下属充分展示个性后大胆调整人员,去伪存真。
总结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冯先生基本上使用了同一种工作方式:低姿态渗入。无论自己是否已获得授权,是否能影响老板,均以低姿态进入,在不经意间低调行事,取得最佳效果,并一鸣惊人。
专家点评:
站在企业立场看空降兵的成功
如何看待空降兵,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角度,一是空降兵本身,二是企业。
首先从第一个角度来看。冯先生的两次成功着陆,基本符合“中国式”智慧:首先是韬光养晦,目的是暗处观察、摸清情况——不仅是企业的问题,在民营企业搞清楚谁是老板的小舅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以及避免激起“地头蛇”的排斥,耐心等待时机;一旦时机出现,就要“有所作为”,通过取得“小胜”取得老板信任、树立个人权威。无疑,冯先生处理好所有的细节,但这更多地是空降兵个人的成功。关于这个角度,讨论已经足够多,本案例也是从这个角度展开。
而我更感兴趣的是站在企业、或老板的立场来看这个问题。冯先生服务的第一家公司,接连换了几任市场部经理,都以失败告终;冯先生也是在进入公司一年之后才真正开始发挥作用。当下的市场环境,若干年内市场部不能发挥作用对企业到底意味着什么?丧失大量的市场机会,甚至是丧失生存的机会。很显然,在冯先生服务的第二家企业则更多地表现出这一点。那么我们要问是什么阻止了空降兵不能“哑火”呢?除了空降兵个人能力的因素,企业负有怎样的责任呢?
你可以将此理解为老板的充分信任,但还需要更进一步,老板对空降兵的充分信任来自于对企业自身问题的充分认识,对空降兵解决企业问题能力的认可,信任则是两者的结合。很多时候,老板和空降兵先是一个蜜月期,充分信任、绝对授权,然后因迟迟没有效果而急躁、最后是失望;其中原因,更多地可以归结为老板对以上两个问题认识不充分,尤其是老板对空降兵有不切实际的期望,这有点始乱终弃的意思。
从这个角度看,打工皇帝唐骏先加盟盛大、后转投新华都,陈天桥、陈发树两位老板都与其有过深谈,双方一定有深入的了解和明确的期望;上市或许是二陈赋予唐骏的主要使命,只不过新华都撞到了金融危机的坎上。
对企业问题和空降兵价值的认识是第一步,而第二步则是企业内的所有人都做好了接受空降兵的准备了吗?老板要在充分了解企业问题和空降兵的价值的基础上充分授权;其他人则要做好迎接改变的准备,包括空降兵本人在内。一种情况是空降兵的进入没有带来任何改变,而是快速适应了过去的企业,问题不小——空降兵的岗位层级越低这种可能性越大。本来老板想通过引进空降兵制造点“鲶鱼效应”,但是没有想到鲶鱼被沙丁鱼改造了,有些吊诡。反过来,空降兵也不要固守过去的经验,在的新环境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第一位的。不要因为手中握着锤子就要到企业中找钉子,如果企业的问题是螺丝,那么空降兵必须学会用改锥。
扯得远一点,帮助秦国有弱而强、而并吞六国的百里奚、商鞅、李斯,那个是是秦国人呢,哪一个不是空降兵呢?当然赵高也不是秦国人。还是要看老板是谁、怎么用空降兵啊。(朱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