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如何真正转化为企业生产力

   2023-08-21 互联网2600

其次,是对培训师的评估。培训师是否按照企业的要求做好PPT,并且符合学员需要,是否充分了解本企业和竞争企业的状况;他的培训风格是否符合多数学员的喜好,培训现场是否活跃,他的感染力如何,能否充分调动学员的参与兴趣,得到学员的积极互动配合;学员提出问题,培训老师的解答是否让提问者满意;学员培训完后填写的满意度调查,对培训师的打分怎样;培训老师培训完后是否跟学员交流心得,看他们吸收情况,以及后期实践问题的解疑,比如培训做完了,做一个调研,一个月后还有几个学员和讲师保持联系,三个月后还是否有交流。这些都是评价培训师风格和敬业程度的一种方式。
最后,是对学员的评估。首先是形式的评估,如出勤率、现场的纪律、有无打瞌睡等。建议学员内部成立几个小组,相互进行内部评比;其次是培训后的感悟评价,培训后学员是否把培训内容转化成心得和感悟,进而转化为态度行为的转变和技能的提高;再次考核成绩的好坏,通过考试来检验学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然后最重要的是主管的认可度,有多少主管支持这个培训,他派出去参与培训的学员学完回来后感觉有无效果,他最清楚学员培训前后的工作绩效转变,如果效果明显,他会更加支持和配合这个培训;最后,培训效果的评估,测算培训到底创造了多大价值(利润),这个需要通过长期的测算,逐渐找出一个数学模式,大概需要5年的数据来作支持,以计算出培训体现在企业利润增长的价值。
培训的概念应该是广义的,不仅限于传统的培训形式,其实最好的培训方式应该是在工作中,通过工作实践本身来学习和提高,比如形成一个项目管理团队,有一个特别精通业务并且善于辅导的项目经理来带其他成员,这样就可以把其他人员带出来,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关键要做“透”
麻红泽 启元动态管理研究机构总经理


企业只有把培训真正做“透”,让接受培训的员工不仅仅转变理念、学习知识,更应该掌握方法与操作工具,并能够在实施过程中得到辅导,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培训投入才算真正让企业产生效益。
为什么提出做“透”,是因为现阶段的企业培训并没有表现出其应该表现出的作用。要培训真正起到企业经营的支撑作用,那么必须使培训与企业经营的三个层面紧密结合起来。公司层面:培训与企业营运目标相联系,支持企业组织能力的提升;部门层面:培训与部门目标相联系,支持部门绩效的实现;员工层面:培训与员工能力发展相联系,支持员工业绩的达成。

培训绩效是个积累的过程
在公司层面,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组织能力提升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由于管理基础、资金、精力、市场竞争需求等因素的制约,通常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做好一两项管理提升工程。联想董事会主席柳传志曾经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企业发展就如同夯土一样,撒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一层土再夯实。”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最要不得的就是系统规划、全面开花,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做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应该是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用一年甚至几年来将一项管理工程提升落实,真正成为企业的能力积累,如同联想的管理三要素、GE的六西格玛等。
组织能力提升的基础是员工能力的提升,而员工个人能力提升又受认知能力、精力、压力、兴趣的制约,很难在一段时间内快速掌握多项技能。研究表明,一个人要熟练掌握一项新的技能通常需要21天,而要将这一项技能运用熟练,成为习惯则需要90天时间。因此,员工的技能训练与提升通常需要一个完整的过程。经验总结,每个人在一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学习一项技能,通常可以掌握得比较好,再经过不断实践,就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得比较到位,使一项工作真正保质保量的完成,从而提升个人绩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