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企业的培训应该与企业的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架构联系在一起,分层分类地建立人员成长通道,分层分类地展开培训,这样培训才有针对性。我们讲企业构建自己的培训体系至少有四个层面的内容:一、战略层面。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是什么?哪些是企业的关键人才?企业怎样提升和留住这些人才?我们把人才分为几类?这些人才怎么规划他们的成长通道?这是战略层的考虑。其次是制度层面。企业的培训制度是什么样的?培训管理制度、培训服务制度、培训资源调度制度等。另外是运营层面。就是培训需求调研出来,培训过程怎么实施?培训效果怎么评估?结果怎么反馈?最后是资源层面。怎样整合企业的培训资源?包括教材、师资、场地、设备等需要整合。企业要构建培训体系需从这四个层面考虑,了解企业不同员工的需求,而不是单纯按照费用和市场热点去选择培训,忽略员工和企业的真正需求。只有将两者相结合起来,才能使培训达到最好的效果。
记者:针对目前企业培训现状,培训机构该如何提升自身的实力以满足企业培训需求?
孙波:就国内咨询培训机构如何提高的问题,我认为咨询培训机构的发展是与管理理论的研究结合在一起的,管理理论又是与企业实践结合在一起的。为什么我们感觉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水平普遍高于我们的管理水平?因为他们的工业比我们发达,拥有大量的成功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应用管理理论的环境和机会自然比我们多,因此由实践衍生的管理理论也会比我们先进。只要我们企业发展起来,管理实践水平得到提高,咨询水平也就能真正随之发展起来。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促进的。
记者:我们经常接到读者来信,反映目前培训、咨询市场比较混乱。您认为该如何规范当前的培训和咨询市场?
孙波: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或者标准对咨询培训行业和咨询培训从业人员进行认证。国外的一些行业组织和国内一些机构都试图在国内推行或者建立一个专业标准,对咨询市场进行规范,对咨询师、培训进行认证,如果类似这样的标准真正能够被企业和咨询行业认可并且推行下去,咨询师、培训师经过认证以后持证上岗,必然会对整个咨询市场的规范有好处,但是目前企业对咨询机构的选择只能取决于客户对他的认同,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近来,一些机构和媒体介入到咨询师的评价中,比如:咨询业十大人物、咨询师排名之类的,这也是一种公信力的表现。尽管目前还没有一个优势、强势的媒体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同,媒体和政府机构都在做这个工作,市场乱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受到管制,估计用不了太长的时间,咨询培训市场就会逐渐规范起来。资质认证的问题解决了,咨询机构的评价和资格认证也就解决了。有一天,也像国外那样有一个权威媒体对咨询业进行排名,并且能得到公众的认可,必然会使企业在咨询机构的选择上有所参考和受益。
记者:请您结合目前的咨询市场状况以及您公司的发展状况,分析一下未来咨询市场的发展趋势。
孙波:从咨询市场来说,咨询机构这几年发展得比较快,现在已进入了一个整合阶段。比如北京注册的咨询机构就有近3000家,但年营业额超过1000万的也就那么几家。由于咨询机构是可以零注册的,两三个人就可以注册一个咨询公司,他们没有自己的课程研发部门,没有理论研究和专业工具去支撑,就只能把一些拿来的东西往企业身上套,结果很难适用,有许多咨询公司就是这样做的。我认为,作为一个咨询机构,除了智力方面必须投资外,还应当在理论和工具研究方面进行投入,比如知识管理方面,怎样去管理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怎样研究更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怎样应用到为企业咨询服务过程中去,这是必须投资的。除人员投资外,很多是企业知识资源的挖掘。
结合我们的发展现状看,咨询行业会越来越走向专业化。有些公司专门作人力资源咨询,像我们华夏基石人力资源顾问公司等,有些公司会专门作战略咨询、营销咨询等。所以必须在专业方面投入,具备了专业能力及行业领域的经验,才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咨询客户在选择上将更看重咨询机构的专业性,以及是否积累了大量的行业经验。当前的咨询客户也在日渐成熟,比如中国电信等行业领先企业,他们本身不缺乏管理理论,从业人员也很专业 ,他们就会有选择的与我们合作。我认为,咨询顾问作为专业人员长期研究某一个专业领域,以及顾问在不同行业、企业客户中积累的经验的交融,对于企业研究和解决某个问题一定是会有所帮助的,企业要会合理的使用这些外部资源。所以说,企业自身发展与咨询机构都有一个逐渐成熟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