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到这位传说中的娱乐界“教父”——王忠军之时,他依然戴着招牌式的黑框眼镜,一身休闲装扮,比电视上显得更为亲切。同其他传统意义上的上市公司董事长相比,他个人的“知名度”显然更高。
这位率领着冯小刚、张纪中、周迅、李冰冰等一批名导明星的娱乐界大腕,却用自己的方式成功导演了一部“娱乐资本双跨界”的商业大片。
从1994年以10万美元开办广告公司到目前华谊兄弟百亿元市值,王忠军只用了15年时间。15年间,这位出身于军人家庭、当过兵、并未系统学过经济、自认为更感性的人,在华谊的一次次资本运作中将资本驾驭的游刃有余。
2000年同太合控股合作、2004年同TOM集团合作、2005年同马云合作、2007年又引入分众传媒的江南春、虞锋……王忠军利用“股权融资-股权回购-再融资-再回购”的滚雪球式运作,为华谊募集了大量资金,也开创了娱乐影视业的“私募”先河。每一次对财务投资者的引入都转化成华谊的一次飞跃,有人说称他为资本领域的“教父”也不为过。
当记者问起他的眼光来自于哪里,王忠军说他跟中国的这一拨企业家一样,最大的能力是善于学习,从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学习,在发展过程中摸索学习;另一个原因是赶上了好时候,“如果没有国家对文化产业振兴的扶持,也不会有民营影视娱乐企业的发展壮大,如果没有创业板十年磨一剑的推出,也不会有华谊兄弟的上市。”
一切听起来都水到渠成,但背后必定有着王忠军和他麾下团队的无懈努力。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市。说起上市后的变化,王忠军先是略带调侃的说,“我的曝光率反而更低了,因为言行都要考虑到对投资人的影响,需要更加谨慎。”
另一个变化是工作量明显增大。钱多了,责任也重了,“增加的活儿基本都是关于如何使华谊的成长更健康,如何让战略布局更科学。我希望过几年人们在评论华谊时,会说这是个稳健成长的公司,而不是现在可能因为一部大制作而出现大的波动。”王忠军说。
聊起业务及对影视业的看法时,王忠军显得非常自信:“华谊是第一家上市的影视娱乐公司,其他公司对于上市也跃跃欲试。我们必须占领各领域的制高点,等其他同类型公司赶上来时,华谊已经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华谊了。”
这位身家已经超过三十亿的华谊掌门对于财富并不避讳,他说,财富使他在面对生活和回报社会时更有能力,“但财富增长对我来说只是虚拟数字,我的生活品质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大的改变,我觉得我的财富还会增加,不仅在于市值,更在于事业的壮大。”
华谊已经把拍电影、拍电视剧从当初的草台班子和小作坊模式里解放出来,实现了娱乐和影视的工业化,但王忠军并不满足,他的梦想是让华谊成为文化娱乐的航空母舰,成为中国的迪斯尼。“中国的文化产业是一块大饼,华谊既然跳出来做了影视的龙头老大,更要把眼光扩大,做文化产业的龙头老大。”
带着这个梦想,王忠军赶往电影《西风烈》的审片会,这部同样被寄予厚望的新片将于10月底上映。
如果资本市场和娱乐圈合设一个“跨界”奖项的话,想必出道多年的“大王”一定能够获奖,获奖原因:最娱乐又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