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 不再狂人

   2023-04-12 互联网4330
核心提示:1963年出生,吉利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又愤怒了。 日前,吉利集团发出了一份公开信,指国内某媒体所发表的《李书福危局:海外高利

1963年出生,吉利集团董事长。

李书福又愤怒了。

日前,吉利集团发出了一份公开信,指国内某媒体所发表的《李书福危局:海外高利贷勒紧吉利脖子》的封面文章,实为“大量捏造、虚构事实,恶意中伤、诋毁吉利集团和李书福董事长的形象和声誉”。

10多年前,李书福要造车,甚至不无闹腾地说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一个沙发”。如你所知,嘲笑一片。那时,李经常以出其不意的愤怒行为回击,或是表演扔鞋子,或是在公开场合当众拂袖而去。和过往相比,这一回,他表达愤怒情绪时礼貌多了、规范多了。

李的这种变化早已有之。去年收购沃尔沃之后,我看到过他。那时,他紧张地在舞台侧幕等待演讲。突然,后台出现状况,演讲时间推迟。李的助手慌忙站在李面前,和在场的其他人一样,他们以为李书福会发怒。可李书福却一边听着工作人员的解释,一边笑着踏步离开。后来,我在不同场合遇到他,遇到一些具有挑战的问题,他似乎个性全无,甚至有时还会说一些只有新闻发言人才会说的词句,且通常面带微笑,表现谦逊。

很难说,他的这些变化不是来自于收购沃尔沃,他心目中的“公主”。2010年,在吉利战略转型元年时,李书福与美国福特汽车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的协议。吉利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

巨大的光环之下,李书福的人生遭遇最广泛的质疑。沃尔沃的股东们和工会疑惑这个走路像个将军一样的小个子中国人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国内的一些专家开始下定论,吉利收购沃尔沃与过去上海汽车收购韩国双龙一样,结局注定是失败的。沃尔沃的高级制造专家邓拉尔斯在央视《对话》采访现场曾说:“2007年我才知道有吉利这个品牌,2009年就说要收购沃尔沃了。我当时真的震惊了,根本不相信这样的事情发生,吉利控股有这个能力吗?李书福本人有这个实力吗?能管理这么一个全球化的公司?”

李书福选择坦然面对这些问题。他并不避讳与沃尔沃管理层产生分歧。他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我计划将沃尔沃的款式在中国本土化,希望从宝马、奔驰手中抢到市场份额。但沃尔沃的管理层并不认可这样的战略定位。最后如果协调不了,我会投降。”他谦虚地说道,“他们能把沃尔沃发展到今天,一定有他们的道理。我只是把吉利汽车做成现在这样,跟沃尔沃比起来还有一定的差距。”

这是真实的李书福吗?李书福改变了自己?按照李书福的说法,他对于“公主”不是炫耀,而是欣赏:“全世界的汽车安全方面的技术,基本上都是沃尔沃发明的。”

“不愤怒”的李书福很快有了回报。公开数据显示,沃尔沃与吉利联姻一年来,全球经营业绩明显好转,营业利润达到12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11.88亿元)。不过,李书福愿意炫耀的事是,收购沃尔沃一年,增加了瑞典当地5000人就业。

当然,谦逊的李书福得到了瑞典政府的另一礼物。今年10月,高档汽车品牌萨博重组管理人GuyLoftalk律师希望李书福和吉利能够参与到萨博重组案中。

萨博创立于上世纪40年代中期,是一家“没落的贵族”。今年4月,有消息称其债台高筑,短期债务高达7.69亿欧元。

李书福还在迟疑要不要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时,前述一篇报道再次触动了他的情感神经,不过,好在这回比之前的处事方式更为国际化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